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狠狠干狠狠爱,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影院视频

舉報專區(qū)
您的位置: 國內(nèi)
簾外桃花簾內(nèi)人
2025年04月22日10:48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環(huán)球人物》雜志 作者:海濱
小號 中號 大號

從竹外桃花三兩枝的初綻,到千朵萬朵壓枝低的繁盛,桃花開放在美麗的春天里,也開放在古往今來的詩詞中,表達著愛情,傳遞著友情,喚起人們追尋心靈家園的脈脈溫情。

人面桃花相映紅

據(jù)唐代孟啟《本事詩》所記,唐德宗貞元年間的一個清明日,參加進士考試的書生崔護因榜上無名郁郁寡歡,遂赴長安城南漫游散心。崔護是唐代大姓博陵崔氏家的公子,豐神俊朗,風度儒雅。他暫時放下科考失利的心事,沉醉于城南好春光中,不覺間漸行漸遠。日高口渴之時,他在一片花木蔥蘢中尋得一戶人家討水喝,敲了半天門,一女子才隔著門縫問他姓甚名誰欲做甚。

崔護在門外深施一禮,報上姓名,說明來意。女子款款開門,邀其入內(nèi),設座奉茶。崔護落座品茗,女子則倚樹而立,樹上桃花開得正艷。恍惚間,崔護竟覺分不出桃花與人面,嘆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聽聞此言,女子嬌羞頷首,眉目間似含情脈脈,又矜持自斂,臨了,一言不發(fā)地送崔護出門遠去。崔護心領神會,依依不舍,卻也未曾造次,如夢如癡地回到長安城。

第二年的清明,崔護想起往事,心中情動,即赴城南尋舊宅,久叩門扉卻無人響應,只看到園內(nèi)桃花綻妍怒放。崔護無奈,欲遺憾離去卻又不忍,于是在門上題詩曰: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罷,崔護悵然返回長安城內(nèi)。數(shù)日后,他心中念念不忘,再返城南尋訪,這番叩門卻聽得園內(nèi)哭聲。

原來,女子去年在桃花樹下一見崔護而鐘情,只恨無緣再見;今年清明,女子隨家人外出,與來訪的崔護錯過,回來后看到崔護題詩,便相思成疾,悲戚絕食,已奄奄一息。

崔護追悔莫及,隨其家人來到女子榻前,泣不成聲地吟誦那首“人面桃花相映紅”,一遍又一遍,那女子竟?jié)u漸蘇醒過來,有情人終成眷屬。

而在《紅樓夢》里,曹雪芹讓桃花見證了寶玉與黛玉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無奈。第二十三回,寶玉與黛玉在春天的桃花雨中共讀《西廂》,絳珠仙子與神瑛侍者心心相印;第二十七回,寶玉來到黛玉葬桃花之處,聽到黛玉泣誦《葬花吟》,黛玉自憐自問又自答: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歲閨中知有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第七十回,黛玉與大觀園姐妹重起桃花社,寫下《桃花行》: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nèi)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nèi)人,人與桃花隔不遠。

…………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

黛玉詩中,句句桃花行行清淚,寶玉讀罷,也是淚滿襟懷,二人的相知相愛在桃花淚中得到升華。然而,命運流轉(zhuǎn),誰也無法挽回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的哀婉結(jié)局。

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一生寫過不少桃花詩。他早年漫游蜀中時,曾寫道: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秾艷盛開的桃花點綴著戴天山的春日美景。他在湖北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隱居時,曾寫下: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逐水而去的桃花寄托著李白隨性自然的隱逸情懷。他曾在一個春夜與李姓諸弟在桃花園宴飲,在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中發(fā)出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人生慨嘆。

李白最深情的桃花詩寫在他人生失意的低谷。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五十三歲的李白從幽州疾馳到長安,就安祿山日益坐大的危機向朝廷報憂獻策,但無果而終。他一生三入長安,屢遭心靈重創(chuàng),此番亦然。離開長安,李白一路南下,在皖南的青山秀水中舔舐內(nèi)心的傷口。

次年春天,涇縣的好友汪倫來函邀請,說此地有萬家酒店、十里桃花,希望李白前來探春賞花、把酒為歡。李白欣然規(guī)往,到了涇縣才發(fā)現(xiàn),酒店只有一家,主人姓萬而已;十里之外倒是有個桃花潭,岸上的幾株桃花開得正艷。對李白來說,萬家和十里是真是假不重要,有酒有真情就有了一切。

汪倫是一位尊賢好客的君子,為他仰慕的李白打造了優(yōu)雅清麗的池臺樓閣,希望借此撫慰李白的心情。汪倫熱情款待,李白一醉為歡。伴隨著軟糯的吳歌,李白酒到酣處,不覺翩翩起舞。座中主賓也都紛紛擊節(jié)縱歌,沉浸在歡樂中。

不知不覺,天亮了。醉眼蒙朧的李白辭別汪倫,登上小舟,準備出發(fā),卻聽到岸邊又響起悠揚的歌聲。原來是重情重義的汪倫又為李白安排了一場踏地為節(jié)、縱情放歌的送別儀式,讓綿邈不盡的歌聲陪伴他乘小舟漸漸遠去。

李白在為政治理想奮斗的過程中,得到的總是坎坷、打擊、行路難,而在這涇縣桃花潭,卻無意間收獲了真淳和深婉的情誼。深深感動之余,李白提筆寫道: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源與桃花庵

陶淵明是秋菊的知音,更是桃花源的引路人。他生逢動蕩的晉宋之際,曾“猛志逸四?!保M兴鳛?,但又不愿被強權扭曲人格,五仕五隱,最終選擇歸園田居。他的《桃花源詩》和《桃花源記》營造了最令人向往的家園,寄托了文人士大夫的理想,表達了黎民百姓的夢想。他在記中描繪了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在詩中再現(xiàn)了桃花源中百姓富足、怡然自樂的理想國圖景: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自此之后,歷代文人賡續(xù)不絕,續(xù)寫或重塑陶淵明的桃花源。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唐寅(字伯虎)則以自己的人生實踐將理想中的桃花源變成了現(xiàn)實中的桃花庵。

出生于蘇州的唐伯虎自幼聰慧,通覽儒家經(jīng)典過目不忘,下筆千言成佳作,兼善書畫藝術,揮手成春驚當世。他二十九歲參加應天府鄉(xiāng)試,高中第一名解元,然而,次年赴京參加會試,卻受到所謂的科場舞弊案牽連,政治前途就此斷送。他憤然離開官場,回到故鄉(xiāng),在桃花塢建桃花庵,醉心書畫詩酒,風流一生,五十四歲而卒。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可謂明代文人心中的桃花源,也是一代又一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讀書人的心曲。首先,桃花的頻繁出現(xiàn)營造了唐伯虎遠離官場和俗世之后種桃樹、賞桃花、花下醉酒花下眠的神仙般的生活場景: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接著,他寫道,自己雖然貧賤,但在桃花美酒之中安享精神閑適,而那些所謂富貴者,貌似流連在寶馬香車之上,卻患得患失,喪失自我,生趣全無。霄壤之間,自己寧愿選擇桃花庵里天堂般的生活: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最后,他一語點醒世上無數(shù)夢中人: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無論是陶淵明的桃花源,還是唐伯虎的桃花庵,所追求的都是此心安處的心靈家園。這樣的訴求,古代的詩詞在代代傳承,當代的歌曲也不絕如縷。蔣大為演唱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開篇即開啟了美好的向往——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xiāng);阿牛作曲并演唱的《桃花朵朵開》,起句便發(fā)出了熱切的期待——我在這兒等著你回來,等著你回來,看那桃花開……(作者單位:海南大學人文學院)


責任編輯:蔡曉慧
關鍵詞:

桃花,李白,崔護,桃花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