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安全內閣8日批準了總理內塔尼亞胡關于全面接管加沙城的計劃,遭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
就連以色列在歐盟內最重要的傳統(tǒng)支持者德國,也不知不覺地轉變了態(tài)度。
德國總理默茨日前呼吁以色列政府不要擴大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并表示德國將暫停向以出口任何可能用于襲擊加沙的軍事裝備。
英國《衛(wèi)報》報道截圖
“以色列已經無法再為其軍事行動進行辯解”
雖然此前德國在批評以色列時比其他歐洲國家更為謹慎,但隨著以色列在加沙軍事行動的持續(xù)以及加沙人道主義危機的日益嚴峻,德國自本輪巴以沖突爆發(fā)后一直對以色列抱有的同情和支持漸漸淡化。
5月,以色列總統(tǒng)赫爾佐格訪問德國期間出人意料地引發(fā)抗議。
示威者舉著寫有“結束以色列在加沙的種族滅絕”“不為在加沙的戰(zhàn)爭罪行提供武器”和“尊重國際人道法”等標語,同時高呼口號,要求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和侵犯人權行為。
《巴勒斯坦紀事報》報道截圖(圖左為以色列總統(tǒng)赫爾佐格)
5月底,德國外長瓦德富爾首次表示,加沙局勢“令人難以忍受”,以色列在加沙采取雙重標準,其軍事行動已經超出限度。
他強調,以色列應該保證加沙民眾能夠獲取基本的食物和藥物。
6月,德國總理默茨接連表態(tài)稱,以色列政府“不能做出連它最好的朋友都無法接受的事情”,“已經無法再以打擊哈馬斯為由為其軍事行動進行辯解”。
“德國之聲”網站報道截圖
對于以色列政府決定進一步升級在加沙的軍事行動,默茨表示,德國政府密切關注加沙人道主義局勢,以色列政府在滿足當地平民需求方面承擔的責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必須全面準入援助物資,包括聯(lián)合國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提供的物資。
默茨還表示,推動被扣押人獲釋并就?;鹫归_有針對性的談判是首要任務,不過,在德國政府看來,以色列安全內閣批準以軍在加沙采取更加嚴厲的軍事行動使得實現上述目標變得愈發(fā)困難。
“德國之聲”網站報道截圖
7月,德國與英國和法國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反對一切將以色列主權強加于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的行為。
三國共同呼吁以色列政府立即解除對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進入加沙的限制,允許聯(lián)合國和非政府組織有效開展工作,結束當前加沙面臨的人道主義災難。
7月最后一天,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再次表示,隨著加沙人道主義危機日益嚴峻,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問題上“越來越處于少數”,在外交上“日漸孤立”。
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聞”網站報道截圖
德國公共廣播聯(lián)盟(ARD)最新發(fā)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大多數(66%)德國受訪者希望默茨政府向以色列施加更大壓力,以迫使其切實應對加沙正在發(fā)生的嚴重人道主義危機。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截圖
“以方決定必然會對歐以關系產生影響”
德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以色列第二大軍火進口國。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統(tǒng)計,2019-2023年以色列進口的武器中有69%來自美國,30%來自德國。
“德國之聲”網站報道截圖
分析認為,雖然德國政府此次做出暫停對以軍售的決定會對以色列產生一定沖擊,但對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本身可能影響有限。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所副所長秦天表示,德國和以色列之間的軍火貿易主要集中在海軍裝備領域,而以軍對加沙的行動基本上是陸地和空中打擊,因此不太可能受到德國暫停對以軍售的影響。
不過,此舉的象征意義不可小覷。
本輪巴以大規(guī)模沖突延宕至今,戰(zhàn)爭慘劇和人道危機令人觸目驚心。無論是為了安撫國內民意,還是為了在國際上樹立正義形象,德國的態(tài)度轉變都被認為是一個自然發(fā)展的結果。
而在德國之外,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也都在調整對巴以的政策。
7月31日,斯洛文尼亞總理戈洛布宣布,該國將禁止與以色列之間的武器進出口和轉口貿易。斯也因此成為首個全面禁止與以色列進行武器貿易的歐盟國家。
8月6日,戈洛布又宣布,斯洛文尼亞政府決定禁止從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的以色列非法定居點進口一切產品。此舉讓該國創(chuàng)造了歐盟內的又一個“第一”。
路透社報道截圖
與此同時,法國、英國、加拿大、馬耳他等多個國家紛紛表示,要在9月的聯(lián)合國大會上宣布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
針對以色列安全內閣批準全面擴大對加沙軍事控制的計劃,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加拿大等國都發(fā)表聲明,敦促以色列“立即重新考慮”這一決定。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更是警告說,以方的決定必然會對歐盟與以色列的關系產生消極影響。
《布魯塞爾時報》報道截圖
素材來源丨環(huán)球資訊廣播《環(huán)球深觀察》
以色列,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