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消息泄露作罷但仍計劃往訪
澤連斯基一心訪以“求關注”?
據(jù)央視、《環(huán)球時報》等媒體報道,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原定于11月7日訪問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但由于上周末以色列媒體泄露消息,烏方考慮取消訪問,因為擔心會危及澤連斯基的安全,也會損害雙方相關聯(lián)絡渠道間的信任。
不過,據(jù)以色列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訪問仍在預期之中,但現(xiàn)階段尚未確定日期。
輿論認為,澤連斯基計劃訪以是一種“求關注”的策略,旨在爭奪外交資源、確保西方國家的繼續(xù)支持。但是,實際效果存疑。國際社會對烏克蘭危機關注度下降、歐美對援助烏克蘭倍感疲勞已是不爭的事實。即便軍費開支異常龐大的美國,也很難兼顧在歐洲和中東兩個方向上的持續(xù)投入。
并非首次起意
這并非澤連斯基首次起意訪以。
早在上月11日,澤連斯基就表達了希望對以色列進行“團結訪問”以示支持的愿望。據(jù)稱,澤連斯基原本希望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起前往以色列。但是,這一想法遭內(nèi)塔尼亞胡以“時機不對”為由拒絕。
自去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以色列一直在與烏克蘭交往方面態(tài)度謹慎。以色列總理內(nèi)塔尼亞胡和澤連斯基均未訪問過對方國家。以色列政府也沒有回應烏克蘭提出的分享先進武器(包括“鐵穹”導彈系統(tǒng)等)的請求。
有評論稱,以色列拒絕與烏克蘭走得太近,因為它不想激怒俄羅斯。俄羅斯在敘利亞有大量軍事存在,且掌握敘利亞制空權。
不過,近來隨著俄羅斯接待哈馬斯官員的訪問、在聯(lián)合國提出針對以色列的決議,外界猜測,以色列的天平或會逐漸向烏克蘭傾斜。
爭奪外交資源
輿論認為,澤連斯基希望訪以旨在爭奪外交資源,以維持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關注和援助。
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發(fā)生以來,基輔不再是西方領導人爭相“打卡”的政治秀場。以色列儼然成為西方新的“外交前線”,美英法等多國首腦先后到訪。此前一直在西方媒體上“刷屏”的俄烏沖突正被巴以沖突取代。
隨著輿論熱度下降,援助烏克蘭的態(tài)度似乎也在動搖。
數(shù)據(jù)顯示,自去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拜登政府已向烏克蘭提供總額750億美元的軍事、人道和金融援助。但近來,新的對烏援助申請已遭國會共和黨人駁回。共和黨人把持的眾議院僅單獨批準了143億美元的援以撥款。
消息人士稱,烏克蘭游說者紛紛涌向華盛頓,希望保持美國援烏資金流。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