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11月25日文章,原題:為什么瑞典人不和陌生人說話 在瑞典,隨意的閑聊被認為沒必要,因為談話是用來交換真實、有意義的信息的。在許多文化中,與陌生人攀談是一種常態(tài),甚至可能促使友誼萌生,但對瑞典人來說并非如此。
避免目光接觸
在瑞典,閑聊被認為沒什么用處,通常被稱為“kallprat”(瑞典語,“冷淡交談”)或“dödprat”(“死氣沉沉地交談”)。
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許多瑞典人養(yǎng)成了避免與街上可能遇到的陌生人或熟人進行目光接觸的藝術,他們會盯著手機或購物櫥窗。對瑞典人來說,談話的目的是交換有意義的信息,毫無目的的閑聊根本不受重視。
冬季日照少可能是原因之一
在過去的4個星期里,擁有8萬人口的瑞典北部小城呂勒奧一直在鼓勵居民互相問候,這是一項名為“Säg hej”(“打招呼”)的官方活動的一部分。這座城市位于北極圈以南約150公里,在隆冬季節(jié),居民只能看到3個小時的日照,這可能是他們獲得寡言少語名聲的原因。
事實上,呂勒奧人彼此之間很少說話,以至于“是”這個詞經(jīng)常被一個尖銳的吸氣聲所取代。因此,瑞典官員們希望打招呼活動可以幫助改善當?shù)厝说那榫w,尤其是那些可能感到孤獨的人。
當?shù)卣賳T寫道:“向鄰居打招呼是一件小事,但研究表明,這有助于增進社會關系,對健康、安全和福祉有積極影響。”
“地廣人稀”讓人認圈子
不僅在呂勒奧,在整個瑞典,游客如果試圖與店主或服務員展開非正式交談,即使是用當?shù)氐?ldquo;hej”(“你好”)打招呼,也很可能會得到一個平淡的“hej”作為回應,通常帶有輕微的惱怒或不信任的潛臺詞。
專家表示,這可能是由于瑞典是人口稀少的國家,在一個相對廣闊的土地上,數(shù)百年來人們習慣了很少與他們身邊圈子以外的人說話。另一種解釋是,這種對閑聊的厭惡可能與上世紀60年代之前瑞典相對較低的移民水平有關。從歷史上看,普通瑞典人很少接觸其他文化,這意味著瑞典人不太可能采取閑聊這種明顯非瑞典的做法。不過,盡管外表看起來很冷酷,瑞典人卻總是彬彬有禮和友好的,只是方式不同于那些來自更健談文化的群體。(作者比約恩·尼爾松,陳欣譯)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