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職生到博士生導師!這是一個15年的追夢故事”“從職高生逆襲成麻省理工博士,多所院校以周信靜事例激勵學子”“從中專生逆襲到院士的這名學者,連續(xù)兩年拿下行業(yè)頂級大獎”……近日,多名“逆襲”學者的故事進入公眾視野,成為輿論熱議話題。
其中,來自山東滕州的田素坤2008年入學濱州職業(yè)學院,就讀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對科研更感興趣,想要繼續(xù)深造,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經(jīng)過15年不懈努力,他成為了北京大學口腔醫(yī)學院的一名博導。
被稱為“求學逆襲王”的周信靜,其讀書過程堪稱勵志典范:職高-大專-專升本-考研-讀博,從溫州龍灣區(qū)職業(yè)技術學校2012屆計算機職專班畢業(yè)生,到2020年底成功申請到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博士,成為了數(shù)據(jù)庫領域圖靈獎獲得者Mike Stonebraker的學生。
而高會軍則是用短短十年的時間完成了由一名中專生到教授的跨越:1995年7月,19歲的高會軍在中專畢業(yè)后,進入一家工廠當磨工;但他此后的人生繼續(xù)不斷突破,29歲那一年,他成為哈工大歷史上唯一一位由講師直接破格晉升為教授的學者,同時也是最年輕的博導。
“懷揣夢想,堅持夢想,實現(xiàn)夢想,邁向成功。”閃電新聞評論文章總結稱,“田素坤15年的追夢路閃閃發(fā)光,這個追夢人的故事告訴我們夢想并非遙不可及,只要你勇敢去追夢,總會成功的。”
上述文章勉勵稱,“人生是一次長跑,心中的錦繡又何必一出生就綻放。每一次深蹲都在為跳躍積蓄能量,每一次努力都在為成功埋下伏筆。夢想不會發(fā)光,發(fā)光的是追逐夢想的我們,我們要實現(xiàn)夢想,我們要成功,我們要成為自己的那道光。”
紅網(wǎng)評論文章借用冰心的話稱:“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文章強調(diào),“每一個人的成功從來都不是注定的,而是用奮斗和汗水不斷地澆灌,夢想之花才會綻放……漫漫人生路,從來都不會順風順水,雖然充滿了曲折坎坷,但是天道酬勤的世界從不辜負奮斗者,夢想之花會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綻放,年輕的你我或許都應該有這樣的追求。”
潮新聞在點評周信靜“逆襲”故事時指出,“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既要看到別人的成功,也要學習別人的拼搏的姿態(tài)。每一起‘逆襲’故事都令人深受觸動,而小島青年周信靜從職高生成為博士則說明,找準努力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奮斗,追逐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逆襲王’的經(jīng)歷不只是簡單的勵志故事,心中有夢,還要腳踏實地不懈努力。”
《濰坊晚報》評論文章也同樣強調(diào)了跨過人生挫折的不易。
文章稱,“從平凡到世界級大師,不僅需要一萬小時的努力,也需要堅韌不拔的心態(tài)。某種意義上說,努力其實是件‘苦差事’。它要求我們放下那些‘短平快’的快樂,去做更加長遠深度的思考。它要求我們破除‘人以群分’的信息繭房,從紛繁復雜的信息流中提取自己的觀點。最難的不是從1到100,而是從0到1。不妨先試著從小事做起,堅持每天10分鐘的閱讀、跑步、與人交流,日拱一卒,最終必將溪達四海。”
“不努力一把,或許我們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強大。希望所有曾經(jīng)荒廢過時光卻愿意重燃奮斗信念的人,都能像周信靜那樣,積極主動改變自己,踏實勤奮地學習,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文章作者最后呼吁稱。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