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遠(yuǎn)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dāng)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jìn)兵攻城,城可破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聽?wèi)T了評書的人,很熟悉“先禮后兵”這個詞。“岳家將”、“楊家將”、“呼家將”,這些評書里都用到了它。這個詞出自《三國演義》“讓徐州”這個橋段。
公元194年,曹操討伐徐州。其中一個原因是曹父為徐州牧陶謙部屬所殺,他要為父報仇。
在《三國演義》中,陶謙為解圍城之困,求劉備出兵。劉備率關(guān)張趙沖入曹軍,殺入徐州城內(nèi),與陶謙會和。于是就有了“讓徐州”的故事,陶謙想讓劉備接手徐州。那時候的徐州,是十三州之一,轄屬范圍比現(xiàn)在大得多,它包括了山東、江蘇大片地區(qū)。
而在商量如何讓曹軍退兵時,劉備跟陶謙說:我先給曹操寫封信,勸他退兵,如果他不答應(yīng)退兵,咱們再與他交戰(zhàn)也不遲。結(jié)果,曹操看信后大罵劉備,要立即攻城。但曹操的謀士郭嘉卻說:“劉備遠(yuǎn)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dāng)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jìn)兵攻城,城可破也。”這就是“先禮后兵”這個詞的來源。
但不料,此時,曹操突然接到消息,張邈迎呂布抄了他的老巢兗州,這是他的根基所在,萬不能失,曹操被迫緊急撤軍以還擊呂布。
《三國演義》這段故事跟真實(shí)的歷史大體相符,但也有差別。陶謙被曹操擊敗,在逃亡丹陽途中病重而逝。臨死前,交代糜竺,“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這才有了糜竺、陳登和孔融相繼勸說劉備接下徐州重任的事。也就是說,“讓徐州”是真實(shí)存在的,但是在《三國志》中,并沒有劉備寫信給曹操的橋段,自然也沒有郭嘉“先禮后兵”的說辭。
陶謙死后,葬于何處?目前已知被史料記載的陶謙墓有三座,一座位于溧陽,元代張鉉《至大金陵新志》:“溧陽侯陶謙墓 ,在溧陽州。”另一座位于蕭縣東南,這座陶謙墓至清代才被地方志載入。還有一座位于徐州的大彭鎮(zhèn),明正統(tǒng)《彭城志》記載:“陶山,城南四十里,漢獻(xiàn)帝時,陶謙為徐州,死,葬于此,故名。其墓見存。”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