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7日將迎來大雪節(jié)氣。大雪,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jié)氣,它和小雪一樣,都是反映天氣現(xiàn)象的節(jié)氣。大雪之后,天氣更加寒冷,在強冷空氣的作用下,下大雪或暴雪的可能性加大,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這一節(jié)氣帶給人們的是天氣驟然變化、冬雪季節(jié)到來,而雪的降臨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詩情畫意。歷代文人墨客詠雪的詩詞不可勝數(shù)。南北朝時的劉義慶記下了一則《詠雪聯(lián)句》的佳話:“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乃是東晉時期頗有膽識的政治家,他出身高門士族,素有文采,與王羲之、許詢等名士交游甚多,有“江左風流宰相”之稱。謝朗、謝道韞是謝安哥哥的一雙兒女,前者為兄,后者為妹。有一年冬日,謝安在家為子侄輩講詩論文,忽然天空飄起了雪花,便依著此時景色題詩:“白雪紛紛何所似?”謝朗見狀很快接韻:“撒鹽空中差可擬。”論理,謝朗“少有文名”,也是罕見的人才,倉促之下接續(xù)之句也并非沒有可取之處,可是他的妹妹謝道韞就覺得不太好,差了那么一點韻味,便隨口接續(xù)了第三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想來也是,撒鹽亦可,但未免有點實在。相比之下,迎風飛舞的柳絮就多了幾分飄搖之態(tài)、朦朧之美。謝安也覺得侄女的文采在侄兒之上。這則典故,便經(jīng)了劉義慶的手流傳后世。
同樣的雪花,在不同的賞雪人眼中,有著不同的意味。唐代高駢寫下的《對雪》一詩,便是形神俱備。詩云:“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詩人駐足窗前,默默觀賞飛雪將世界裝扮得潔白無瑕,就連庭院中的竹林也變成了玉樹瓊枝,令人稱羨。
唐代詩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詩云:“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此詩寫作時間為詩人被貶謫湘楚之時,詩中所寫是一位旅者于天寒日暮之時頂著風雪尋找投宿之處的情景。唐代詩人詠雪的詩篇可謂多矣,而詩人劉長卿的這一首卻出手不凡。此詩寫景、記事、寫人用語簡潔而又意境開闊,詩人所選擇的意象有落日、蒼山、寒天、白屋、柴門、吠犬、風雪和歸人,僅僅二十個字中包含了八個意象,又以極平實、極簡潔的語言將這八個意象組成了豐富深遠的詩情畫面,可謂非寫景高手而不可為之,達到了詩家所稱“寄至味于淡泊”的藝術(shù)境界,令人回味無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江雪》詩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以幽僻、冷清的雪景勾勒出生命巨大的寂寥與孤獨,詩人纖塵不染、純凈孤高的心性躍然紙上。“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是唐代詩人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中的詩句。王維的詩多有畫境,也常有樂感,既具視覺上的構(gòu)圖效果,又有聽覺上的聲響效應(yīng)。此處寫雪,王維又施展其拿手好戲,上句寫聽雪,人居室內(nèi),隔窗但聞戶外寒風挾著雪花驚動、拍打著竹葉,雪未“露面”卻含融在風聲、竹響的暗示中,此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也。風聲、竹動、雪落,本極輕微,而詩人以其特具的敏感卻能感受到自然的律動變化,傳達出其聲響。南宋曾幾《雪中次韻》之“有時聞瀉竹,無路去尋梅”,與之構(gòu)思接近,但曾詩是客觀直陳,王詩著一“驚”字,則帶感情色彩。
“風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開頃刻花”是北宋江西詩派鼻祖黃庭堅《詠雪奉呈廣平公》中的詩句。黃庭堅作詩,主張字字有來歷,以故為新,化腐朽為神奇。“風回共作婆娑舞”脫胎于杜甫《對雪》之“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杜詩著眼于表現(xiàn)風卷雪舞的瞬間性狀態(tài),“回”為形容詞,意為旋轉(zhuǎn);黃詩則將“回”字用作動詞,表現(xiàn)雪由靜態(tài)而趨動態(tài)的過程,進一步描繪出雪花飛舞的姿態(tài)——“婆娑舞”,對雪花動態(tài)的寫照更豐滿完備。
“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這是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所載北宋華州狂士張元絕句詩《雪》的尾聯(lián)。張元人狂,詩亦狂怪。他寫雪,不是如實描繪,而是超現(xiàn)實的想象構(gòu)思,化日常平凡習見之物為神話傳說中的神奇之景,造成陌生化的奇特審美效應(yīng)。“滿天飛”的銀白色或玉色雪花、雪片,在詩人想象中,是神話英雄五丁擊退三百萬條玉龍后,玉龍的敗鱗、殘甲所化成的,賦予日常的雪以傳奇性,使飛舞的雪花更富鮮明的立體感、飛動感。想象離奇,卻又建立在現(xiàn)實中雪花固有的特性之上,雪色為白似玉,雪形似鱗類甲,以玉龍之鱗、甲擬狀雪花,新奇而貼切。
南宋詩人楊萬里《觀雪》云:“落盡瓊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無香。倩誰細橪成湯餅,換卻人間煙火腸。”詩人筆下的湯餅,就是人們熟知的湯面條。在白雪皚皚的冬夜,能夠吃上一碗湯湯水水的面條,邊吃邊冒汗,渾身的毛孔都是通暢的,疲倦的身心頓時得到放松。人們邊吃邊看身畔的兒童嬉戲,揚起一團團雪球飛舞在空中,甚是有趣。(李學樸)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