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為小寒節(jié)氣,小寒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3個節(jié)氣,冬季的第5個節(jié)氣,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根據(jù)中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北方地區(qū)小寒節(jié)氣比大寒節(jié)氣更冷,在北方有“小寒勝大寒”一說;但對于南方部分地區(qū),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xiàn)在大寒節(jié)氣內(nèi)。
每個節(jié)日,都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小寒的詩詞同樣不少,但含“小寒”的許多詩詞,并不是寫小寒節(jié)氣,寫的其實是春寒、秋寒。試舉幾首為例——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小寒食指的是寒食節(jié)的次日,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
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意思是:冒著秋日的微寒,孤單的木芙蓉努力盛開著,它們心中的酸楚應當與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是相同的吧。但任憑風霜連續(xù)不斷地摧殘,木芙蓉也決不會像那些凋零敗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這是寫秋天木芙蓉不畏霜寒。
陸游《小園獨酌》:“橫林搖落微弄丹,深院蕭條作小寒。秋氣已高殊可喜,老懷多感自無歡……”這是寫秋寒之際,心中的落寞心情。
宋代詞人張榘《燭影搖紅》:“春小寒輕,南枝一夜陽和轉。東君先遞玉麟香,冷蕊幽芳滿……”寫的是倒春寒。
此外,如宋代陳與義《竇園醉中前后五絕句》“東風吹雨小寒生,楊柳飛花亂晚晴”,唐代皎然的《遙和康錄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園林》“習家寒食會何頻,應恐流芳不待人”等等,都不是寫小寒節(jié)氣的詩。
哪些是寫小寒的詩呢?試舉兩首為例——
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jié)》:“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黃鐘和大呂是古樂十二律中的頭兩個音律,黃鐘是對應子月十一月,大呂對應十二月,所以詩中說“小寒連大呂”。喜鵲也感知到春天不遠了,開始筑巢、繁殖后代。蟲兒早已躲起來,喜鵲撿拾食物并不容易。詩人悄悄跟著喜鵲,只見它沿著彎彎的小河,蹦蹦跳跳,利索地向前覓食,進而圍繞樹梢來筑巢。抬頭望天空,只見一只老鷹正在向北方飛翔,低頭看到外出覓食的野雞,因為天寒躲進田間、河岸聚攏的茅草里,發(fā)出聲聲鳴叫。請你不要埋怨天地如此寒冷,因為冬春交替,馬上就要到正月了,希望就在前頭。
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xiāng)(向),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指一種鳥類,此處是鳴叫的意思)”,都是說陽氣發(fā)動后鳥類的活動,詩中基本描寫到了。
另一首是蘇軾寫的七言詩《清遠舟中寄耘老》:“小寒初渡梅花嶺,萬壑千巖背人境。清遠聊為泛宅行,一夢分明墮鄉(xiāng)井。覺來滿眼是湖山,鴨綠波搖鳳凰影。海陵居士無云梯,歲晚結廬潁水湄……人生百年如寄爾,七十朱顏能有幾。有子休論賢與愚,倪生枉卻帶經(jīng)鋤。天南看取東坡叟,可是平生廢讀書。”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4月,蘇東坡從徐州太守調任湖州太守,在這里,他與當?shù)氐淖x書人賈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賈收愛喝酒,家中還有一個很有情調的水閣,蘇軾任湖州太守時經(jīng)常到訪。賈收家境不寬裕,蘇軾經(jīng)常記掛,并畫枯木怪石相贈。蘇軾離開后,賈收特意建造“懷蘇亭”紀念。
此后蘇軾仕途坎坷,歷經(jīng)波折,小寒時節(jié),他寫了這首詩給賈收(字耘老)。開篇描寫梅花生長于萬壑千巖之間,凌寒而開。后又描寫自身活動,表現(xiàn)自己不受羈絆、笑看人生的豁達。最后他自嘲人生虛度,一身學識不受賞的不甘與灑脫。從該詩中,也可以看到蘇軾與賈收在困頓落拓時,相互勉勵扶持。在寒冷的季節(jié),這患難的真情顯得更加溫暖。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民仆)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