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最近全網(wǎng)誰最火?答案非“小砂糖橘”莫屬。11位來自廣西南寧的小朋友身著橘色服裝,在哈爾濱的冰天雪地里撒歡兒,萌化了圍觀群眾。這個小小研學團不僅獲得多地文旅部門的熱情招待和邀約,還促成了天南地北的熱烈互動。
“小砂糖橘”成為移動的頂流,為哈爾濱旅游再添一把火,也讓更多摩拳擦掌的文旅部門等到了機會。漠河文旅率先出手,“小砂糖橘游學北極消防站”的直播吸引8000萬人次觀看。長白山、延吉、長春的行程還沒開啟,吉林方面已經(jīng)忙開了。滑雪、霧凇、溫泉、漂流等項目安排上了,文旅部門還在向網(wǎng)友征集“金點子”。廣西文旅不甘示弱,豪爽送出“柑橘+免票”大禮包。與此同時,沈陽、新疆等多地文旅部門紛紛喊話,歡迎“小砂糖橘”、云南的“小菌子”、四川“小熊貓”等各地朋友來玩。
誠如網(wǎng)友所言,這是這個冬天“最可愛的雙向奔赴”。大家之所以看得樂不可支,不僅在于花式寵娃的喜感畫面,更在于一種欣慰——越來越多的文旅部門開竅了。
今天,出門看世界的人越來越多,旅行呈現(xiàn)明顯的社交化趨勢。有調(diào)研報告顯示,從最初的目的地選擇,到旅行中的購物、餐飲,處處滲透著社交媒體的影響力。說白了,不論是分享網(wǎng)站上的一組美圖,還是短視頻平臺上的一個片段,都可能帶火一個地方,吸引無數(shù)人前去打卡。這樣的背景下,有網(wǎng)感、會玩梗的地方很容易出圈,讓年輕游客心生“你懂我”的感覺。上述場面證明,越來越多的文旅部門開始“蹭熱點”,以靈活的腦瓜與身段開始了網(wǎng)絡營銷。
文旅推介需要善用流量,但流量不是文旅的全部。旅游業(yè)歸根結底是服務業(yè),網(wǎng)絡營銷只能完成引客,留客還得靠過硬的服務品質(zhì)。各地文旅部門加入“引流大戰(zhàn)”,而緊隨游客而至的,就是服務能力的大比拼。特別是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當下,服務亮點會在傳播中收獲點贊,服務短板則會在曝光中充分暴露。
這個意義上,文旅市場“卷”起來,有助于各地反求諸己,在市場引導、政府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夯實硬件、優(yōu)化軟件。商務部將2024年確定為消費促進年,提升文旅質(zhì)量,是對游客信任的回饋,更是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貢獻。
從南海之濱到北國雪原,從煙雨江南到大漠塞北,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從不缺少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但很多地方缺少一個被看見的機會。社交媒體的流行,催生了打卡生活、網(wǎng)紅經(jīng)濟,也為文旅推廣提供了無限可能。希望更多地方能夠舉一反三,結合本地特色打造出自己的旅游品牌。這將是這波熱潮留下的最有價值的東西。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