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狠狠干狠狠爱,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影院视频

“割麥書記”火上熱搜,背后藏著群眾對干部的期待

2023-07-28 08:51:00來源:長安街知事作者:田聞之
原標題:“割麥書記”火上熱搜,不是巧合

近日,某區(qū)委書記與村民比賽手工割麥子的視頻火了。隨著一聲哨響,這位書記彎腰躬身、揮鐮割麥,動作相當嫻熟,圍觀群眾和各地網(wǎng)友一片點贊。

“手里有活”“是個老手”——大家對這位書記的好評,源于一種真實,干活就有個干活的樣子,絕非一走一過、“打卡作秀”;源于一種親切,用力抻“麥繩”、膝蓋壓麥捆,這樣的把式“一天兩天練不出來”“一定是農(nóng)村出來的”;源于一種融入,與村民同臺競技,勞動畫面其樂融融。撲下身子、不端不裝,也讓大家相信,這樣的干部就來自群眾中間,也愿意回到群眾身邊。

短短幾十秒的視頻,在當下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零差評”,實屬難得。而這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告訴我們,讓群眾說“好”,也沒有那么難。只要踏實務實,只要真誠真心,大家一定能夠感知到,并不吝給予認可與肯定。當然,但凡扭捏作態(tài)或浮于表面,也一定會分分鐘被拆穿。

這些年,不少干部一直很困惑,自己絞盡腦汁“貼近”群眾,但怎么總感覺“出了一身汗,仍然不好看”。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看似“走近”了群眾,卻沒有“走進”群眾。譬如,浩浩蕩蕩走出機關下基層,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跟群眾話都沒說上幾句;再如,表面是和群眾坐在了一條板凳上,但滿身官氣、滿口官腔,群眾既不想聽也插不上話;還如,調(diào)研提綱、惠民點子盤了一籮筐,但多是拍腦瓜想當然,再洋洋灑灑、花里胡哨也沒人用。缺乏現(xiàn)實支點和情感支撐的“貼近”,只能是“貼了個寂寞”,還很容易招致反感。

網(wǎng)絡時代,資訊發(fā)達,無論是社會治理還是聯(lián)系群眾,都有了更多渠道和路徑。但畫面代替不了見面,電話替代不了對話,腳沾泥土、扎根生活始終是各級干部的必修課。尤其相當一部分年輕干部,從家門進校門再進機關門,專業(yè)知識豐富但勞動經(jīng)驗不足,文件語言運用自如但群眾語言說不上來,更需要多在基層一線歷練成長。正如有網(wǎng)友所言,割過麥子種過地,就能體會到勞動者的不容易;擠擠公交買買菜,就能看到人間煙火世情百態(tài)。與群眾生活同頻共振,才能感知群眾的痛點,找到破題的法子。

毛澤東同志曾多次講述一段故事:紅軍剛到陜北時,人民對我們是“敬鬼神而遠之”、紛紛“躲避”。直到經(jīng)過整風以后,楊家?guī)X組織的秧歌隊與安塞勞動英雄的秧歌扭到了一起,他才由衷感嘆“從此天下太平矣!”猶記當年,焦裕祿同志曾提出深入“飯場”,號召干部們每到飯點,就和農(nóng)民一樣端著飯碗出來到街頭、到樹下,邊吃邊聊,家長里短、村社新聞、生產(chǎn)救災等,都是飯場談論的內(nèi)容。“扭秧歌”也好,“開飯場”也罷,與前文的“割麥子”一樣,都不是目的,而是媒介,是聯(lián)系群眾的媒介,融入群眾的方法。

“我們共產(chǎn)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樂見更多干部走進人民中間,走到工作一線,為群眾為社會耕耘出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李佩藺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