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稱自己不愿意講心靈雞湯,也不想給別人當人生導師,但是,因著被訪者給予的極大信任,加上自己的熱情悲憫之心,和藏不住的“骨子里的仗義”,所以“在傾聽之時常常毫無顧忌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了”。這,也促成了倪萍的最新作品《聊聊》。
《聊聊》近日由白馬時光圖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書中記錄了她與16位不同年齡段、不同行業(yè)中的女性,圍繞夢想、成長、愛情、婚姻、工作、教育、心理等話題進行的深度探討和溝通。倪萍傾聽并記錄來訪者的故事,分享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處世哲學。
倪萍謙稱自己聊天時的話語不理智,更談不上智慧,“全是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說,有時候可能比被訪者還著急。感謝她們信任我,我又好為人師地多了幾句嘴,就當是個大姐姐的碎嘴叮嚀吧。”她也希望讀者能從這些姑娘們的人生里,看到善良與美好的自己,“擁抱她,理解她。希望你早點學會豁達與放下,在事務繁雜的當下,有時間去擁抱這個美好而溫暖的世界。這世間,因缺憾才真實,因喧囂才熱鬧,因有你才值得。”
被人信任很幸福邊哭邊寫,邊寫邊笑
說起《聊聊》的創(chuàng)作初衷,倪萍透露:“這源于與出版社女編輯的聊天,出版社的一幫小女孩兒有次圍著我,讓我說說自己是怎么成功的,給她們一些啟發(fā)。我說,那肯定得讓你們失望了,我就是幸運,我哪有什么成功?我失敗的時候你們都不知道,就看見我爬起來后的樣子了。”倪萍反而想聽聽這些女孩的生活,女孩們開始紛紛向倪萍訴苦,聽來聽去都是雞飛狗跳的生活。“但我覺得這些挺有意思,我被打動了。她們說,倪老師你愿意傾聽嗎?愿意的話可以找些人聊聊。”
就這樣,倪萍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聊天、寫作,《聊聊》中記錄的16位女性,有人被困在原生家庭看不到出路;有人在心儀的工作offer和是否生孩子之間躊躇不前;有人糾結繼續(xù)“北漂”還是回家鄉(xiāng)小城,“姑娘們的問題都是五花八門的,我之前甚至完全沒想到人生還有這些問題需要思考。她們保持著夢想的初心,糾結著思考人生;她們向往婚姻,又怕失去自我;她們渴望能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又難以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她們把夢想、成長、愛情、家庭、工作、心理……都毫不保留地說給我聽,我們聊著聊著就笑出了淚花,潤濕了眼眶。”
回憶起那段時間,倪萍說自己覺得很幸福,“世界上有一種幸福叫‘被信任’,我沉浸其中,甚至很享受這種感覺。你那么被人信任,成為一個被信任的傾聽者,有人愿意把心里話告訴你,我確實嘗到了不同一般意義上的幸福。”
另一方面,這些女性的故事常常讓倪萍“感覺很心痛”,“每次采訪完都是快晚上了,我看著萬家燈火溫暖的樣子,心里卻很痛。我就在想,我今天下午聽的這個女孩的故事,她們可能也生活在這個貌似很溫暖的燈光下,生活在溫暖的屋子面,但是,很多人活得很掙扎,所以,我也很焦慮,我該怎么幫她們?我能夠做什么?情緒就一直這樣累積。”
因此,倪萍說自己很多時候邊哭邊寫,邊寫邊笑。
好像是我在給她們出主意
實際上她們給了我很多力量
每個被訪者都向倪萍敞開心扉,而她們講述的生活,也讓倪萍感覺到世界的維度被拓寬了,“我和她們談完回去寫筆記的時候,每次都能找到扎我心的地方。她們的糾結、痛苦、撕扯,很多是我沒有經(jīng)歷過的。我原以為我怎么這么多苦難?我離過婚,孩子又生過病,生活夠麻煩的,有那么多扯不清的事兒。但我跟她們一比,發(fā)現(xiàn)我原來不是天下最苦的。原來大家都是這樣,誰也別跟誰比,你們家七個筐,我們家有八個籮,都是互相碰撞、雞飛狗跳。這16位女生,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重復的。你以為我們過的日子都差不多,其實千差萬別。所以,定義什么樣的人生是瀟灑自由的人生,基本上是找不著標準的,就是你心里的定位。一個人一個活法,我做完這本書真的是體會到了。”
倪萍非常認真地給她們出主意,“也許不一定有用,但這是我很赤誠的心。我雖然沒有什么可以分享的成功經(jīng)驗,但是,我有吃過苦頭、栽過跟頭的經(jīng)驗,想告訴大家在什么地方有拐彎,什么時候有坑別往里走,我覺得我這本書是很用心寫的,被采訪人也特別坦誠地在跟我交心。”
倪萍還說自己這本書寫得沒有文采,“我現(xiàn)在覺得說普通人的生活,文采特別沒有力量,你用多么深刻的文學語言去表達都沒用,只剩下說‘走出去,再使點勁兒,再使把勁兒,你閉上眼睛就走出去了。’我經(jīng)常和她們說這些話,你說這有什么文采?但是,這里邊透著我們的真實。與姑娘們深聊的過程,就好像我陪她們一起走了一段路,這條路上有坦途也有坑洼,有泥濘也有鮮花,我們一起櫛風沐雨地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真相,傾其所有地去找尋生命的意義。這個過程能帶給讀者的未必都是舒暢的、美好的,但一定是真實的。我喜歡真實,真實總有無聲的力量,它堅韌又沉默,悄然又決絕。我和姑娘們的觀點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她們的抉擇里有她們的因果,我的思路里有我自己很個人化的視角。人生原本就沒有那么鮮明的是非與對錯。”
聊完之后,倪萍一直很關心被訪者后來的故事,“這一年多,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收到姑娘們關于她們生活的新消息,她們的每條消息我都很仔細地看,那是她們的生活開出的新苞,值得期待,更值得贊美。”
問倪萍對這些“匯報結果”滿意嗎,倪萍坦承“不滿意”,“因為改變不是那么簡單。我跟你說不要吃油炸的,你會聽,下頓飯可以炒青菜,但生活沒有這么簡單,就像是你開車已經(jīng)上了高速路,你想出去,就得找到下一個出口,得開到43公里處才可以下高速,拐到另一條道上。生活沒有那么簡單,但是,有一點點變化我就高興,意味著她開始準備找出口了,讓她們苦惱糾結的其實都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兒,但就是走不出去,所以,哪怕有一點松動,我知道了就覺得是莫大的幸福。”
倪萍表示,和這些人聊天,跟她以前采訪的名人、牛人很不一樣,普通人的生活顯然更接地氣,“看上去好像是我在給她們出主意,實際上,我總結下來,反而是她們給了我很多的力量。”
人生總有取舍,你想要東,也想要西
結果就是找不到北了
《聊聊》中,還有倪萍的畫作,“有些我用文字表達不出來的,我就畫畫。”對于畫畫,倪萍說她從不要求自己必須達到什么水平,“讓我快樂的是畫畫這件事本身。去年疫情最嚴重的階段,買不到國畫需要的紙和顏料,收拾家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好幾年前備下的一些油畫板和油畫顏料,從沒畫過油畫的我立刻就有了新的沖動。其實只要內(nèi)心需要,總會有個開始。如果凡事都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才敢邁步,那你的人生基本就困在原地了,永遠沒有驚喜,不如帶著好奇心嘗試著往前走,盡力而為就好,歡喜就好。”
在倪萍看來,成年人的世界里就沒有“容易”二字,“我當年為了給兒子治病,向臺里提出了辭職。那時候說掙錢,還是個難以啟齒的事。放下那么好的平臺,放下我手中曾視如生命的話筒,這確實是得把自己的心撕碎了。當時我真的沒有別的選擇了。那時候不是沒有閑言碎語,只是在孩子的生命和未來面前,那些難聽的話不算什么。‘我一定要把我兒子的病給治好’是我當時唯一的信念。”
給兒子治病那段時間,倪萍沒有睡過好覺,不舍得花錢,沒買過好化妝品,沒買過好衣服,“最難熬的那段日子,是70多歲的媽媽一直陪著我,那時候,我媽連長了毛的面包都舍不得扔掉,刮掉上面的毛,用鍋蒸了再吃。她知道我沒錢了,知道我需要錢?,F(xiàn)在,我成了一個皮膚略黑,臉上有皺紋的人,可是,我的內(nèi)心是豐盈的,是富足的。人生總有取舍,你想要東,也想要西,結果就是找不到北了。”
如今回頭再看之前的苦難,倪萍覺得雞飛狗跳的生活都是幸福。而說起女人事業(yè)和家庭如何平衡,倪萍并沒有說什么大道理,而是講了自己的一個小故事。倪萍曾以電影《美麗的大腳》獲得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是國內(nèi)主持人中唯一的最佳女主角得主,她說:“那時姥姥還在,頒獎那天,家里蒸包子,發(fā)面必須等時間發(fā)夠了才能開始包。面發(fā)好后,我和面、蒸包子,蒸好了連洗澡的時間都沒有,提著禮服就奔向了頒獎典禮現(xiàn)場,結果沒想到還得獎了。家人高興地等我回來一起吃飯,吃完飯已經(jīng)很晚了,他們都去睡覺了,我開始在廚房刷碗,我想,這是什么最佳女主角,這時候還得刷碗。”
倪萍吐槽的語氣中,帶著滿滿的幸福,最愛的姥姥尚在,全家人開心團聚的畫面,就這樣從她的語氣中流露出來,“事業(yè)也好,家庭也罷,那些支離破碎的生活,那些光輝,都嵌在你生命里了,所以才會有今天的你。”
職場困境也在逼著我們積蓄登峰的力量
倪萍總被問到自己是如何成功的,她每每都回答說自己只是運氣加努力,“其實我真沒那么好,所以,每次接受大家給我的溫暖和愛的時候,我心里多少有點不安。我剛進臺里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文藝節(jié)目一共有7個主持人,那個時候基本上沒有什么競爭,更不會卷。”
作為職場人,倪萍認為每個人都會面臨職場困境,大大小小的難題會一個接著一個撲過來。“人生就是這樣,正視困難,勇敢面對它。人生要想抵達一個亮點,往往需要穿越無數(shù)的至暗時刻。職業(yè)發(fā)展就像登山,很難直奔山頂而去,免不了要經(jīng)歷迂回。這些迂回的路,看上去是困境,但其實是逼著我們?nèi)ヅΦ胤e蓄登峰的力量。多讀書,你應對各種困難的能力從量變到質(zhì)變往往只在一個瞬間。”
倪萍回憶說自己剛進中央電視臺的時候,因為之前從未有過主持相關經(jīng)驗,也非科班出身,非常茫然。“而讓我能在這個行業(yè)一步步走下去,直至走到今天的,是一個教會我沒事多讀書的人,我一生都會感激他。大學畢業(yè)后我被分到了山東話劇院,我們院長叫翟建平。女孩子在那個年齡,正是喜歡涂脂抹粉、整天照鏡子打扮自己的時候,翟院長卻對我們說:‘你們誰能一個星期讀完一本書,誰就是最漂亮的那個人’,于是我就讀了《安娜·卡列尼娜》《簡·愛》,戰(zhàn)地記者法拉奇、畫家凡·高等的人物傳記。”
倪萍表示,如果從功利的角度看,這些書和主持人這個職業(yè)并沒什么直接聯(lián)系,“因為沒有一本書是教我怎么做好主持人的。但是,回過頭去看,所有讀過的書都為我做主持人供給了精神的養(yǎng)料和臨場發(fā)揮的素材。主持人這個職業(yè)是沒有天花板的,知識補給永遠不夠。你肚子里有一缸水,在臺上才能自如地給觀眾倒一杯水。如果當初我早明白這個道理,我會閱讀更多的書,可惜晚了。職業(yè)千千萬萬,讀書卻是通用的方式,會讓我們在職場乃至整個人生中都受用。”
有力量的女人就是成功的人
10月22日,《聊聊》首發(fā),倪萍和著名短視頻博主張踩鈴來到中信書店富力廣場店,圍繞“女人如何才有安全感”“女人到底怎么平衡事業(yè)和家庭”“女性的力量從何而來”等女性話題,與現(xiàn)場讀者展開溝通和交流。
在談到“安全感”時,張踩鈴用自己的容貌舉例。她說自己一度有著容貌焦慮,為了能跟上大眾審美,還去做過雙眼皮手術,但卻未能收獲更大的自信。后來她意識到,只有當你跟自己的容貌和解、懂得如何面對自己時,內(nèi)心才會有安全感。“只有自我成長能讓人產(chǎn)生安全感。”
而對于何為成功,倪萍認為,大家都把成功定義為仰望了,大家普遍認為科學家、航天員是成功的,而在她看來,普通人將自己的職業(yè)做好了,做得開心,也是成功的,“我覺得我家兩個阿姨在家政行業(yè)是成功的,至少我家鄰居都說想找和我家一模一樣的阿姨,我們?nèi)胰硕己ε掳⒁陶f要離開我家。我們院還有一個掃院的大爺,他每天都笑呵呵的,我覺得他是掃院子里面成功的。貝聿銘是成功的建筑大師,可我覺得我能設計出一個雞籠子,那我也很成功,要充分肯定自己。你要是每天想他怎么1.78米,我怎么才1.5米,所以,我是不成功的。你要是拿這個定義成功,那真叫自找煩惱。踩鈴的那種幽默,打死我,我這一輩子也沒有,不要這樣比。你總想著我為什么做不成那么偉大的事業(yè)?為什么不能成為有上千萬粉絲的網(wǎng)紅?老是這么比,不擅長面對自己,你永遠不會幸福。”
倪萍希望大家可以看到身邊普通人身上人性的光輝,而有力量的女人,就是成功的女人。這種力量并非是權勢,而是你給與別人的影響,“我姥姥沒有什么文化,教我們的也無非就是飯?zhí)珷C了不能吃,飯?zhí)珱隽顺晕覆缓?,可是現(xiàn)在回頭想,就是姥姥在生活中教我的平凡樸實的智慧,成為了我成長歲月中最堅實的力量。很多普通人的行為特別溫暖我,特別影響我,讓我有理由做一個像她們那樣的好人,善良的人,這就是女性的力量。”
而在張踩鈴看來,現(xiàn)在的女性第一是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二是太容易反省自己。“一看到誰做得非常好,就立刻反省自己做得是不是不好,我作為一個媽媽是不是做得不好?我事業(yè)和家庭平衡得是不是不好?太容易反省自己,其實咱們已經(jīng)做得非常好了。”
倪萍也表示,生活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人生也不是只有一種姿態(tài)。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選擇,“可以在風雨中負重奔跑,也可以在陽光下用最舒服的狀態(tài),接受流淌到生命中的一切。不要尋找你夠不著的力量,其實,你身邊就一直有力量在支撐你,要看到身邊人的人性里面最美的東西。”
在《聊聊》中,倪萍還夾了一張卡片,里面留了一個郵箱和地址,卡片上寫道:“謝謝你讀到我的書。如果你在閱讀之后,也有想說的話語,想要分享的心事,歡迎你寫信或發(fā)郵件給我。讓我們一起聊聊生活的酸甜苦辣吧。記得留下你的電話聯(lián)系方式哦,陽光明媚的某一天,也許我會給你打電話的。祝喜樂平安。”
張踩鈴笑說,看《聊聊》就像進了個聊天群,看倪萍和16個人的聊天,分享她們的故事。她建議如果倪萍再寫一本,就叫《再聊聊》。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