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網(wǎng)站11月13日報道,自一年多前成為英國首相以來,里希·蘇納克一直試圖讓他所接手的混亂政府恢復穩(wěn)定。盡管蘇納克的目標是穩(wěn)定局面,但他一直難以用令人信服的方式說明他的政治個性到底是什么,以及他屬于哪種類型的保守主義。
報道稱,這一切可能在13日發(fā)生了改變,蘇納克任命了前首相戴維·卡梅倫擔任外交大臣,此舉令威斯敏斯特當權派感到意外。在此之前,他解除了蘇拉·布雷弗曼的內政大臣職務。布雷弗曼是來自保守黨右翼的煽動者,前不久稱親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動是“仇恨游行”,并稱無家可歸是一種“生活方式選擇”。
當然,卡梅倫作為首相最出名的事跡是,他舉行了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他來自保守黨中間派,領導了留在歐盟的運動。英國民眾作出的令人震驚的脫歐決定,導致卡梅倫在公投結果出爐的當天上午辭職,在保守黨內部開啟了長達七年的激烈黨派政治斗爭。
幾乎在一夜之間,卡梅倫親環(huán)保、親社會的改革以及溫和自由派的保守主義遭到拋棄,給布雷弗曼等右翼留下了巨大空間,讓整個政黨朝著他們的方向轉變。
報道指出,卡梅倫的任命和布雷弗曼的解職可能向那些批評者表明,蘇納克終于展示出自己的本色,押注于溫和派,從而使自己遠離約翰遜、特拉斯和布雷弗曼的文化戰(zhàn)爭和慷慨陳詞。但蘇納克還需要得到自己政黨的認同,這并不容易,因為保守黨議員、黨員和選民仍然分成眾多派系。
隨著選舉臨近,蘇納克執(zhí)政的細節(jié)或許實際上并不重要?;蛟S這更多是一種總體的氣氛轉變:引入一名可靠的人向選民展示穩(wěn)定,同時在宣言中保留強硬的政策,以使他的保守黨批評者不再攻擊他。
無論蘇納克對其最高層團隊進行不同尋常重組的背后真相如何,這一舉動需要很快開始對他的政治命運產(chǎn)生影響。下屆選舉即將到來,他所在的政黨在民調中仍遠遠落在后面。
另據(jù)德新社11月13日報道,幾乎沒有人預料到這一點,卡梅倫成為外交大臣令政治評論家感到驚訝。面對慘淡的民調數(shù)字和預計明年舉行的議會選舉,蘇納克正在為自己的政治生存而戰(zhàn)。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期待內閣改組。然而,任命卡梅倫擔任外交大臣是否會給蘇納克帶來所希望的民意調查轉變,值得懷疑。
報道指出,卡梅倫在脫歐公投失敗后被認為在政治上失敗了。反對英國脫歐的人對他冒險就影響如此深遠的問題進行公投感到不滿。由于支持留歐,他與脫歐支持者的關系也不佳。此外,緊縮政策也留下了后遺癥,現(xiàn)在人們正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這一點。
對卡梅倫有利的是,他擁有豐富的國際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在外交政策面臨巨大挑戰(zhàn)時可能會很有用。
報道稱,卡梅倫本人發(fā)表了一份聲明。他談到了重大國際挑戰(zhàn),并提到了烏克蘭戰(zhàn)爭和中東危機。他試圖緩和自己最近針對一個鐵路項目被削減而對政府的批評。他說:“即使我不同意某些個別決定,但我很清楚蘇納克是一位強大而有能力的首相,他在困難時期表現(xiàn)出了模范的領導能力。”(編譯/李莎 聶立濤)
11月14日,英國新任外交大臣卡梅倫(右)來到唐寧街參加內閣會議。(路透社)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