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本報獨家專訪談參演《流浪地球2》和多年表演心得
李雪?。阂恢毖莸窖莶粍訛橹?/em>
李雪健不久前過完了他69歲的生日,這位電影表演藝術家、“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最美奮斗者”在即將迎來古稀之年時,一刻也沒有停止他在電影事業(yè)上的追求和精進。
2022年,他擔任了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成功讓這屆北影節(jié)成為去年國內唯一舉辦的國際大型電影節(jié),也轟動了國際影壇。在今年的春節(jié)檔上,他參演的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再次引起全社會關注,目前該片總票房已超過39億元。他在片中飾演地球聯(lián)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更是被郭帆導演贊美為“就連一個眼皮都會演戲”。李雪健近日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聊起了此次出演《流浪地球2》的感受和體會,也提及了自己多年的表演心得。
接到邀約像打雞血一樣興奮
郭帆導演告訴記者,當初《流浪地球2》中周喆直這個角色,就是為李雪健量身定做的,是完全按照他的表演風格來寫的。當時郭帆還問了該片的劇本指導王紅衛(wèi),“如果李老師到時候不來該怎么辦?”王紅衛(wèi)回應道,“那就只能改劇本了,因為除了李雪健老師,沒有人能演好這個角色”。
“當初接到郭帆導演的邀請,我很興奮,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我看了《流浪地球》,非常喜歡。作為一個演員,能有幾次演這樣電影的機會?機會難得,我當然要演。”李雪健激動地說。
還有一個細節(jié),讓李雪健對此次合作充滿了信心。原來劇組提前給了他劇本,意外的是,除了劇本之外,還給了他“十倍于劇本厚度”的跟影片相關的資料,“這是一部科幻電影,里面的各種細節(jié)設定都不是胡編亂造的,都要有科幻根據。我看到這些資料后,非常感動,也很佩服創(chuàng)作者們對待藝術的態(tài)度,他們扎扎實實地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演周喆直參考周總理演講
李雪健在片中扮演地球聯(lián)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其在片中堅持推動“流浪地球計劃”,他身穿中山裝、眼神堅毅,關鍵時刻用簡潔有力的話語團結和鼓舞了全世界人民的心,最終贏得了延續(xù)人類文明的勝利。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李雪健提前四個月就開始了準備工作。他幾乎看遍了所有能找到的那些我國偉大的外交人員的資料,包括兼任新中國第一任外交部長的周恩來總理、1958年起兼任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等。他還仔細研究了周恩來總理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的演講視頻,對于他演好周喆直這個角色非常有幫助。
“周喆直這個角色,我可以說,他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執(zhí)行者、代言人。”李雪健這樣分析道,在《流浪地球2》快結束時,當周喆直遲遲沒有等到前方人員已接通網絡傳輸的消息,在場的各國代表紛紛要求取消計劃。關鍵時刻,周喆直內心卻無比堅定,他一字千鈞地說:“我們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務!”
“危難當頭,唯有責任。”李雪健感慨,當片中地球遭受毀滅之際,是周喆直用演講告訴全世界,人類只有團結互助,才能共同生存。“在我看來,周喆直身上展現的,就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華民族蘊含的偉大精神。”
電影公映后,不少觀眾覺得,能在周喆直這個角色的身上看到周恩來總理的風采,對此,李雪健肯定地告訴記者,“參考是有的,但是要演像周總理這樣的偉大人物,我不敢,因為從我的能力水平上,還達不到。”
中國年輕電影人有志氣
作為中國電影界的前輩、參與者和見證者,李雪健對于《流浪地球》兩部系列國產科幻電影的出現,充滿了自豪之情。“前些年,一說到科幻電影,就沒咱中國什么事兒。有人甚至認為,中國電影跟科幻片挨不著邊兒。但《流浪地球》的出現,讓中國觀眾、中國電影人都很興奮,我也很興奮,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參加《流浪地球2》的拍攝。今天,再提到科幻片,我們就可以自豪地、理直氣壯地說:請看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
跟郭帆這樣的青年電影人合作,李雪健覺得收獲很大,“現在的年輕電影人做著電影的事情,比我們年輕時要大得多。有些高科技,是我們想都沒有想到的。”他豎起大拇指告訴記者,“這些年輕電影人聰明、見多識廣,有志氣。”
李雪健透露,前些年郭帆到美國去學習科幻電影制作,“人家都不教他,要想獲取經驗更是甭想,但是他把這些遭遇都埋在心里了,把經歷變成了拍攝和創(chuàng)作上的動力,你說現在的年輕人牛不牛?他們用作品來說話,拍出了不起的作品來,這樣才真牛!”
我走的是性格演員的路子
在表演上,李雪健就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不管是飾演像焦裕祿、楊善洲這樣優(yōu)秀的干部,還是飾演那些有爭議性的角色,如《水滸傳》中的宋江、《少帥》中的張作霖,抑或是《一九四二》中的民國時期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李雪健除了能演得精準到位外,還能演得傳神,演出獨到的韻味。
“演員要自知,要明白自身的條件。”李雪健分享自己的表演經驗,他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我適合當性格演員,不適合當性格化演員。”
李雪健認為,像高倉健這樣的演員,就是性格化演員,“他演了一輩子戲,基本上都那樣,但是觀眾喜歡。他的那張臉、身材和氣質就很適合當性格化演員。但是我沒有這個條件,我走的是性格演員的路子,就是創(chuàng)作不同風格類型的角色。”
李雪健分享了自己的表演訣竅,“就是盡量把剛演過的和即將要演的角色距離拉大一點兒,讓觀眾沒有雷同的感覺,這樣就多了一些陌生感和新鮮感,人物才能有吸引力、才能有魅力,才能鮮活。”
每次演戲,他都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要吃透劇本,了解導演,熟悉創(chuàng)作的全體人員;要清楚創(chuàng)作的人物哪些東西是自己身上沒有的,哪些是自己容易達到的。要把自己往人物身上靠,也多多少少把人物往自己身上拉一點。有時甚至要涉及到劇本的改動,當然,前提是先征得導演的認可和同意。”
比如他在馮小剛導演的《一九四二》中飾演李培基,其實早在10年前,馮小剛就說找他來演這個角色。開拍前,李雪健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他了解到李培基后來還擔任過全國政協(xié)文史研究委員會委員等職,這對于他把握好這個人物在表演上的分寸感尤其重要,“把角色在銀幕上變活,變成一個活人,這是演員的本事。”
焦裕祿精神力量不會過時
1990年,李雪健在蘭考拍攝了王冀邢執(zhí)導的電影《焦裕祿》,他飾演的焦裕祿感動了千千萬萬觀眾。在1991年的金雞獎頒獎典禮上,接過最佳男主角獎杯的李雪健激動地說:“苦和累都讓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2021年,李雪健跟著央視國際頻道欄目組再次回到了蘭考縣,在蘭考縣文化交流中心廣場上矗立著的焦裕祿雕像前,他帶領蘭考縣的干部職工集體朗誦起習近平總書記創(chuàng)作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這首詞,他擔任領誦。“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激越澎湃的朗誦聲回響在蘭考大地上。
“當地人告訴我,蘭考這些年,五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影里的老火車站經過翻修保留了下來,又新修了一個現代化的火車站,變化真的是大??!”李雪健贊嘆道。
在街上,一個老大哥認出了李雪健,驚呼“焦書記回來了!”很快,他就被觀眾圍住,紛紛要求拍照留念,“焦裕祿同志是1964年逝世的,距今快60年了,但在老百姓心中,焦裕祿的精神力量一直傳到今天。這種精神力量明天不會過時,百年后也不會過時。”
《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創(chuàng)作于1990年7月15日,那時李雪健剛好在拍攝《焦裕祿》,“要是那時能看到這首詞,焦書記這個形象,我會演得更好。”
理直氣壯地繼續(xù)演下去
因為過往的病根落下了嚴重后遺癥,除了聲帶受損,李雪健左耳的聽力也幾乎喪失,需要戴上助聽器才勉強聽得清楚。
但這一切都沒有阻擋李雪健對表演的熱情,每一個跟他接觸過的人都能深深感受到他身上謙和敦厚的長者風范,他在表演上的極致追求和探索。“我們趕上了一個偉大、美好的時代,藝術創(chuàng)作中有我的快樂,有我的幸福,有我的生命價值。我曾經說過:創(chuàng)作就是最好的藥,心情對于我來說太重要了。”
李雪健激動地告訴記者,“我今年69歲了,這69年啊,讓我深深感受到中國人民的今天來得容易嗎?不容易??!我們都是這個偉大時代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我們的民族有更好的明天,現在有這么好的中國故事和人物,我不但要演,還要理直氣壯地演,一直演到演不動為止。”本報記者 王金躍 文并攝
精湛表演細節(jié)讓導演折服
第一次跟李雪健合作,郭帆就被他精湛的演技所折服。
李雪健演的第一組鏡頭,是片中昏迷了20天的周喆直慢慢地睜開了眼睛,“如果是普通演員來演,就是一個慢慢睜開雙眼的過程,但是李雪健老師不是,他的表演是這樣的:先是兩個眼球在眼皮下面快速轉動,然后左眼慢慢睜開,睜到一半就停住了。這時候,右眼才開始睜開,等到右眼完全睜開時,左眼也突然完全睜開。”坐在監(jiān)視器前的郭帆當時就被震驚了,他告訴周邊的工作人員,“這才是教科書般的表演,這才是表演的藝術!”
郭帆還記得,拍攝周喆直在地球聯(lián)合政府大會上發(fā)表演講的鏡頭時,每當李雪健演完戲,臺下幾百個外國群眾演員都會自動站起來給他鼓掌,“這些都不是人為組織的,那些老外有些都聽不懂中國話,他們是完全被李雪健老師的表演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對于表演上的細節(jié),李雪健尤其看重。在拍攝《流浪地球2》時,他發(fā)現劇組做的那些服裝都比較修身,自己穿起來有點緊,“但現實外交人員的服裝都比較合身。”為此,他還特意從家里帶來兩套服裝,供郭帆挑選。(王金躍 文并攝)
原創(chuàng)精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