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云南人騎大象出門?”
“連大象駕駛證都有?”
你還真別說
有圖有真“象”
三個看點帶你認識
《乘象圖》
攤牌了!云南人出門騎大象
云南人騎大象這件事確實有歷史淵源
《史記·大宛列傳》中有描述
今騰沖一帶曾有象群活動
因而得名“乘象國”
名為“滇越”
這幅《乘象圖》共有2頭大象
先從畫作的上半部分來看
一頭健壯俊美的大象回首側(cè)視
象背上馱著一個鞍座
里面分別坐著老婦、懷抱嬰兒的少婦、嬉戲的小孩
鞍上放有雨傘、食物、包袱、水罐等物品
鞍前的象脖子上坐著一位趕象人
和大象目光方向一致
在大象旁邊還跟隨著一位仆人
相較于今天的汽車座駕
“象牌敞篷車”既環(huán)保又穩(wěn)當(dāng)
誰不想有個大象駕駛證呢
再看畫作的下半部分
這頭大象有點像是“貨拉拉”
象脖子上騎著一位頭戴斗笠的男子
應(yīng)該是貨運商人
象背馱著兩個筒狀物
并且用繩子固定纏繞在象身四周
《乘象圖》以寫實的筆調(diào)
采用中國傳統(tǒng)國畫的技法
描繪了云南民族先民乘象出游的情景
是表現(xiàn)民族風(fēng)俗的繪畫珍品
旅居云南的大象竟然當(dāng)過北方“土著”
大家還記得三年前北上南歸的野象明星“短鼻家族”嗎?
來自云南西雙版納的最新消息
這個家族又有新成員加入啦
3年之間增添了4頭新生小象
目前種群健康繁衍,生活悠然愜意
不過,你敢信?
現(xiàn)在旅居云南的大象曾經(jīng)是北方“土著”
△象:像長鼻、巨齒的大象之形。卜辭中用作獸名、人名、方國名。在六書中屬于象形。圖源:中國文字博物館
《說文解字》記載
豫,象之大者,從象,予聲。
在遠古時期
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
河南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
這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和今天一路向北的亞洲象“短鼻家族”不同
古代大象的足跡是一路向南的
殷商時期
大象主要生活在我國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qū)
商周之際
由于氣候巨變,開始南遷
活動范圍逐漸遷至江淮流域
漢代以后
又從江淮地區(qū)南移到珠江流域的嶺南之地
清朝晚期
遷至云貴高原并一直活躍至今
太平有象 寓意吉祥
國有象則天下太平
家有象則吉祥平安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
“象”與“祥”諧音
“太平有象”、“萬象更新”……
“象”被賦予了很多吉祥的寓意
△銅象尊 湖南博物院藏
商代青銅器中出現(xiàn)過大象造型的象尊
說明古人對大象的尊崇之情
△鏨胎琺瑯太平有象 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宮廷鐘愛各類“太平有象”的器物
(太平有象是傳統(tǒng)的吉祥題材,“象”與“祥”諧音,是吉祥的象征,“瓶”與“平”諧音,是平安之意。)
或置于案臺之上,或陳于廳堂之中
以求“四海升平、吉祥安寧、基業(yè)永固”
△莫高窟第329窟 西壁龕頂北側(cè) 乘象入胎 敦煌研究院藏
在莫高窟的壁畫中
象也無處不在
是象征吉祥的瑞獸、佛教的尊神
如今
“太平有象”依舊是人們納吉祈福最常用的紋樣之一
北京冬奧會重量級特許商品“冬奧金鑲玉瓶”
就設(shè)計采用了象形瓶耳
從重要的生產(chǎn)交通工具
到需要我們保護的“寶貝”
人象和諧共處
是我們“象”往的生活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