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金國占領(lǐng)了大宋的北方。一些長期受金人奴役和壓迫的漢人再也忍無可忍,終于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山東境內(nèi)揭竿起義的一支隊伍聲勢最為浩大,領(lǐng)頭的是濟南農(nóng)民耿京。
辛棄疾22歲那年,在家鄉(xiāng)聚集了2000多名鄉(xiāng)眾起義。看到耿京的聲勢越來越大,他就帶著隊伍投奔耿京。耿京看他是個文人,讓他做了起義軍的掌書記,掌管大印、機密文件等。從此,辛棄疾成了耿京智囊和高參,為他出謀劃策。此后,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令耿京對辛棄疾更是刮目相看。
辛棄疾有個朋友叫義端,是一個和尚。義端平時除了念經(jīng),還很喜歡談兵論戰(zhàn),辛棄疾因此跟他交往頗深。辛棄疾在加入耿京的義軍后,就勸說義端也投奔了耿京。不料,義端和尚覺著義軍比較苦,竟然偷了辛棄疾保管的義軍大印投奔了金軍。被自己的朋友出賣,辛棄疾火冒三丈,于是向耿京立下軍令狀,三天時間拿回帥印。他單人獨劍,縱馬往金軍駐地方向飛奔,果然在路上截住了義端。
義端一見殺氣騰騰的辛棄疾,嚇得滾下馬來,說道:“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義端所說的“青兕”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犀牛,重量在千斤以上。顯然,從小就習(xí)武練兵的辛棄疾,身材體格確實是相當雄壯英偉的。義端自然嚇得軟作一堆,只能跪下來求饒。此時,辛棄疾哪里還管他這些鬼話?寶劍一揮,便結(jié)果了叛徒義端的狗命,搜出大印,往義軍的大營飛奔,向耿京復(fù)命去了。這次事件,使辛棄疾在義軍中聲名大振,耿京對他也更加器重。
辛棄疾曾作一首詞,描述他在北方抗金的崢嶸歲月,這就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辛棄疾看到北方的抗金形勢發(fā)展很快,義軍的勢力雖然不斷壯大,但也需要國家的認可,于是他就勸說耿京奉表歸宋。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耿京派辛棄疾覲見宋高宗。此時還是主戰(zhàn)的宋高宗非常高興,馬上給辛棄疾等人封官行賞。
返回途中,傳來了義軍中的驚天事變:耿京被殺了!原來,在義軍中有一個叫張安國的將領(lǐng),是耿京的老部下,耿京對他非常信任,但這個張安國為了得到金人的賞金,他趁辛棄疾不在的時候,串通了幾個叛亂分子,闖進耿京的營帳把他殺死。辛棄疾又是痛心,又是氣憤,決心一定要除掉叛賊,為耿京報仇。
辛棄疾選了五十名勇士作為“敢死隊”,直奔五萬人之眾的濟州府敵營。辛棄疾和同去的勇士闖進大廳,看見張安國跟一些叛將正在宴席上喝酒作樂,二話不說,就把張安國捆綁起來,拉出衙門。等濟州兵士趕到,他們已經(jīng)把張安國縛在馬上。濟州的兵士見了辛棄疾威嚴的神色,沒人敢動手。當時辛棄疾23歲,以五十對五萬,而且毫發(fā)無損全身而退,真是渾身是膽、勇猛無比!
然而,誰也沒想到,南歸之后,勇猛無敵的辛棄疾便再沒了用武之地。
辛棄疾終其一生都夢想帶兵北伐,恢復(fù)中原。但是,經(jīng)過幾次北伐失敗的南宋政府,此刻卻只想著茍安江南。再加上一些朝廷重臣對辛棄疾的中傷和彈劾,辛棄疾滿腔報國熱情無法施展,終于解甲歸田。他只有用詩詞來抒發(fā)自己的報國之志:“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公元1207年,辛棄疾憂憤而死,終年68歲。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劉永加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