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狠狠干狠狠爱,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影院视频

陳子昂:天地悠悠寫風骨

2022-11-01 09:30:13來源:洛陽網(wǎng)作者: 張廣英

唐代有許多著名詩人,如詩骨陳子昂、詩佛王維、詩圣杜甫、詩魔白居易……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當過拾遺,連詩仙李白也不例外。

拾遺是諫官,武則天時期始設(shè)的從八品上官職,選拔標準極高。當過拾遺的詩人,度過了怎樣的人生?

拾遺是個什么官

今天,人們說起拾遺,大多會想到一個成語:拾遺補闕。

沒錯,這個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原指為朝廷指陳過失、彌補疏漏。東漢人張衡擔任侍中時,就曾為漢順帝“從容諷議,拾遺左右”。

拾遺成為官職,是在公元685年。據(jù)《唐六典》等記載,當時武則天“因其義而創(chuàng)立四員,左、右各二焉”。除了左、右拾遺,當時還設(shè)有左、右補闕。拾遺和補闕的本職工作是“供奉諷諫”,同時也要參與朝政,并為朝廷舉薦人才等。

身為皇帝近臣,拾遺的品級卻只有從八品上,比從七品上的補闕還低一級。盡管如此,其選拔標準一點兒也不低:文采、德行、學問、膽識都要具備,簡單來說就是“有君子之行,詩人之風”,若能加上政治才干會更完美。

武則天要沖破門閥制度,從寒門中選拔賢士為己所用,于是有了右拾遺陳子昂。

陳子昂是梓州射洪(在今四川)人,生于唐高宗顯慶年間。他家境不錯,從小任俠使氣,十七八歲才開始閉門苦讀。由于天資過人,數(shù)年間他便博覽經(jīng)史,有人看了他的文章,預(yù)言他將成為一代文宗。

公元684年,20多歲的陳子昂進士及第。當時唐高宗在洛陽貞觀殿駕崩,對靈駕是否西歸一事,武則天猶豫不決。陳子昂伏闕上書,稱天子當以四海為家,靈駕不宜西歸,以免勞民傷財。

武則天沒有采納這個建議,卻欣賞陳子昂的膽略,擢其為麟臺正字,后又數(shù)次召見,聽他“言天下利害”。陳子昂深感自己遇到了圣主,在《答洛陽主人》一詩中稱武則天為“明天子”,表示自己愿為朝廷效力。

事實上,陳子昂也以賢臣自居,想輔佐圣主開創(chuàng)盛世。為此,他滿腔熱忱地多次上書,對武則天關(guān)切的“為政之要”詳加論述,如“宜緩刑崇德,息兵革,省賦役,撫慰宗室,各使自安”等。

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在洛陽登基稱帝,陳子昂對此十分支持。公元693年,他從家鄉(xiāng)丁母憂歸來后,被擢升為右拾遺。

幽州臺上說孤獨

在陳子昂看來,武則天對他有知遇之恩,然而,女皇對他的重視也是有限的。一旦得罪武氏子侄,他的人生便急轉(zhuǎn)直下。

公元686年,陳子昂隨左補闕喬知之征討突厥。在前線,兩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后來,喬知之得了一個色藝雙絕的侍婢,名叫碧玉,又稱窈娘。喬知之為她終身不娶,不料魏王武承嗣橫刀奪愛,把窈娘掠走了。

喬知之悲憤不已,借“綠珠墜樓”的故事寫詩寄情,窈娘看后哀傷自盡,后人將天津橋畔她投井的地方稱為窈娘堤。武承嗣豈肯善罷甘休?他一怒之下,指使酷吏誣陷喬知之,將其下獄害死。知情者畏懼他的權(quán)勢,大多對此事三緘其口,陳子昂得知后卻忍不住發(fā)聲,寫下了“赤丸殺公吏,白刃報私仇”等詩句。

結(jié)果,當上右拾遺不久,陳子昂便因事被下了獄。公元696年,因契丹叛亂,朝廷用人,重獲自由的陳子昂上了《謝免罪表》,請求從軍以功補過,得到了女皇的同意。

于是,陳子昂成了主帥武攸宜的幕僚。武攸宜和武承嗣一樣,都是武則天的侄子。他缺少軍事才能,又視軍法如兒戲,導(dǎo)致初戰(zhàn)失利,三軍震動。

陳子昂急切之下,直言進諫,提出了不少作戰(zhàn)建議,并表示自己愿率一萬士兵作前驅(qū),迎戰(zhàn)契丹大軍。武攸宜壓根看不上這個書生,對他的建議“謝而不納”,后來干脆將他貶為軍曹,并對他心生忌恨。

陳子昂空懷報國之志,碰壁后心灰意冷。一日,他登上幽州臺,想到戰(zhàn)國時燕昭王招賢納士的情形,不由得“泫然流涕而歌”,這就是引發(fā)后世無數(shù)人共鳴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明末清初,傳奇文人黃周星在《唐詩快》中評論這首詩,說:“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古今詩人多矣,從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公元698年,回到洛陽后的陳子昂上書武則天,請求解職歸鄉(xiāng),奉養(yǎng)老父。女皇便讓他回去了,但官職和俸祿不變。

“唐之詩祖”傳風骨

回到家鄉(xiāng)后,陳子昂因“恨國史蕪雜”,打算繼續(xù)司馬遷的事業(yè),將漢武帝之后到唐代的歷史著為《后史記》。他剛把綱紀立好,父親陳元敬就去世了。

陳元敬博學多才,為人慷慨。在陳子昂入仕之前,他曾告訴兒子,自晉末大亂至今已有400年,“天意其將復(fù)周乎!”他認為賢圣相逢,天下就能大治,武則天無疑是圣君,而陳子昂當為輔佐她的賢臣。

也是聽了父親的話,陳子昂支持武則天改唐為周,并多次上書論述治國之道。他沒想到,父親一死,自己將大禍臨頭。

好友盧藏用在為陳子昂作傳時,稱其為縣令段簡所害。因為陳子昂體弱多病,又性至孝,他因父喪“哀號柴毀”,已站立不穩(wěn),段簡欲奪陳家財產(chǎn),命人將他拖走下獄。陳子昂“于是遂絕,年四十二”,時在公元701年前后。

《新唐書》沿襲了這種說法,唐人沈亞之卻在《上九江鄭使君書》中稱:“然喬死于讒,陳死于枉,皆由武三思嫉怒于一時之情,致力克害。”在他看來,陳子昂是被武氏子侄指使別人害死的。陳子昂的人生,可謂“成也武則天,敗也武則天”。

對陳子昂的才華,武則天是欣賞的,但并未給他施展的空間。唐人趙儋曾說,陳子昂“道可以濟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堯舜,而運不合于堯舜”。如此“時運不濟”的陳子昂卻被很多唐代詩人視為偶像,這又是為什么?

還是從他的友人東方虬說起吧。盡管在“香山賦詩奪錦袍”時,東方虬被宋之問壓了一頭,但他的詩文寫得相當不錯。尤其是他的《詠孤桐篇》,陳子昂極為贊賞,稱“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而東方虬才算漢魏風骨的傳人。

陳子昂提倡漢魏風骨和“雅正之音”,對張九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難怪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說:“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陳子昂也被后人譽為詩骨。(洛報融媒·洛陽網(wǎng)首席記者 張廣英)

責任編輯:李佩藺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