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shù)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南史·陶弘景傳》
這兩天,蘇州懷古堂被以1780萬元的起始價公開拍賣,引來不少關(guān)注。據(jù)媒體報道,懷古堂位于蘇州吳中區(qū)東山鎮(zhèn)陸巷古村,它是明代名臣王鏊家族祭祀祖先、宗族議事之地,已有700余年歷史。唐伯虎曾為它撰寫一副對聯(lián):
海內(nèi)文章第一,
山中宰相無雙。
王鏊是誰?唐伯虎為何將他稱為“山中宰相”?
王鏊,蘇州人,父親為光化知縣。他自幼聰慧,年十二能詩,有以《呂純陽渡海像》求題,王鏊援筆書其上:
扇作帆兮劍作舟,飄然直渡海洋秋。
饒他弱水三千里,終到蓬萊第一洲。
時人據(jù)此推斷王鏊將來必成大器。果然,鄉(xiāng)試、會試,王鏊都奪得頭名,廷試得了第三,做了探花郎。之后,仕途日進,歷侍講學(xué)士、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職。
明中期,朝局腐敗,宦官亂政。正德元年(1506)四月,王鏊同韓文等眾大臣有誅殺劉瑾等“八黨”之議,終因劉瑾向武宗“乞命”而逆轉(zhuǎn),韓文等人被逮下獄,或削籍,或被迫致仕,劉瑾反而高升。
王鏊后來入閣,拜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次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xué)士。屢次與劉瑾相抗衡。然而,局勢已如決水之堤,勢不能挽,王鏊無奈,只好急流勇退,辭官還鄉(xiāng)。他在家中居住十四年,朝臣不停舉薦他,但他終未再出山。
名臣張廷玉評價他說,“王鏊、劉忠持正不阿,奉身早退。此誠明去就之節(jié),烏能委蛇俯仰以為容悅哉?”
壽寧侯張巒與王鏊有姻親關(guān)系。張巒之女為孝宗皇后,張巒自然也成為顯貴外戚。但他歲時問遺,均被王鏊斥去。王鏊說:“當(dāng)初萬安攀附萬貴妃,我以之為恥,難道現(xiàn)在去依從壽寧侯嗎?”耿介明潔,于此可見一斑。
唐伯虎稱王鏊為“山中宰相”,用的是陶弘景的典故。陶弘景,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為人“圓通謙謹(jǐn)”。他隱居于句容茅山,酷愛松風(fēng)之聲。早年與梁武帝有交情,齊末協(xié)助武帝篡位。他雖居山中而為武帝股肱,人稱“山中宰相”。王鏊身具宰輔之才,也曾入閣做過大學(xué)士,胸中丘壑,自非凡夫可比,將他稱為“山中宰相”,也算恰當(dāng)。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