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狠狠干狠狠爱,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影院视频

王陽明:茶詩均有寺僧緣

2022-12-16 09:29:10來源:甬派客戶端作者:竺濟(jì)法
原標(biāo)題:茶竹居說茶|王陽明:茶詩均有寺僧緣

王陽明畫像

今年10月31日,是心學(xué)集大成者王守仁(1472-1529)誕辰550周年,其誕生地余姚、遷居地紹興以及貴陽等地,分別舉行了隆重紀(jì)念活動。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別號陽明,以號行世。著名思想家、哲學(xué)家、軍事家、書法家。與嚴(yán)子陵、朱舜水、黃宗羲并稱“余姚四先賢”。狀元王華子。弘治十二年(1499)進(jìn)士,授兵部主事。三年后因肺病告歸,結(jié)廬紹興陽明洞。仕途坎坷,正德元年(1506),病愈復(fù)職時(shí),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貶貴州龍場驛丞。劉瑾被誅后,歷任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因平定宸濠之亂,拜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57歲死于肺病。

陽明心學(xué),與孔子、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主張“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之所發(fā)處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惡行”。其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學(xué)術(shù)思想,為中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地所重視。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xué)派”。其文章博大昌達(dá),行墨間有俊爽之氣。著有《王陽明全集》。

少見王陽明茶事,其著名的“龍場悟道”或許有茶飲神助,但未見記載,不能妄加猜測。筆者難得搜集到其涉茶詩四首,詠泉、涉泉詩多首,本文作一簡介。

“山僧留客薦新茶”

非常巧合的是,王陽明四首涉茶詩、多首詠泉詩,均與寺僧相關(guān),說明其平時(shí)常與寺僧交往。

其七律《蘭亭次秦行人韻》云:

十里紅塵踏淺沙,蘭亭何處是吾家?

茂林有竹啼殘鳥,曲水無觴見落花。

野老逢人談往事,山僧留客薦新茶。

臨風(fēng)無限斯文感,回首天章隔紫霞。

題中秦行人即秦文(1464—1529),字從簡,號蘭軒,晚號雪峰,時(shí)任南京行人司行人。明弘治十年(1497)新茶時(shí)節(jié),詩人與秦文相邀同游紹興蘭亭,旅途悠閑愜意,賦詩唱和。

全詩清逸雅致,是王陽明早期悟道前的詩風(fēng)代表作之一。大致有三層視覺與境界:一是寫景,通過蘭亭、茂林、修竹、曲水等構(gòu)筑了雅致的景觀,抒發(fā)了懷古之幽情。二是寫情,以淺沙、無觴、殘鳥、落花、何處等抒發(fā)了紅塵易逝的寥落惆悵。三是寫意,以十里紅塵、野老、山僧、紫霞等,流露出看破紅塵歸隱之意。其中茶句“山僧留客薦新茶”,寫到當(dāng)?shù)厣剿碌纳耍瑹崆檠堅(jiān)娙巳攵U房品嘗初春山茶。

位于余姚市龍泉山北麓的王陽明故居(誕生地),系全國重點(diǎn)文保單位。

七律《登憑虛閣和石少宰韻(南京作)》云:

山閣新春負(fù)一登,酒邊孤興晚堪乘。

松間鳴瑟驚棲鶴,竹里茶煙起定僧。

望遠(yuǎn)每來成久坐,傷時(shí)有涕恨無能。

峰頭見說連閶闔,幾欲排云尚未曾。

詩人自注該詩作于南京。憑虛閣位于南京雞鳴寺。石少宰生平未詳,明代詩人區(qū)懷年作有《柬關(guān)蓬石少宰十六韻》。該詩系詩人與石少宰登憑虛閣之唱和。

其中“松間鳴瑟驚棲鶴,竹里茶煙起定僧”句,描寫雞鳴寺環(huán)境清幽,松竹輝映,高士鳴瑟,驚起飛鶴。坐禪入定的僧人熱情為詩人在竹林間烹茶品茗。詩人感嘆自己無能,科舉多不利,未能上青云。

五絕《歸途有僧自望華亭來迎且請?jiān)姟吩疲?/p>

方自華峰下,何勞更望華。山僧援故事,要我到渠家。

自謂游已至,那知望轉(zhuǎn)佳。正如酣醉后,醒酒卻須茶。

該詩創(chuàng)作年代未詳。查池州九華山有望華亭,舊稱玩華亭,在五溪橋側(cè)。明代都御史彭禮建。萬歷五年(1577)青陽知縣蘇萬民重建。知縣蔡立身曾題聯(lián):“路不入九華,山色座中收已盡;亭直開半壁,星咫尺上摘將來。”后廢。清末重建觀音殿于其旁。首句“方自華峰下,何勞更望華”契合九華山。

該詩大意為:詩人自九華山游覽歸途,忽有僧人慕名邀其去寺院小敘并請求賦詩。詩人由此感到,有時(shí)心里所想,會受各種因素影響而改變。進(jìn)而想到,醉酒之后,需要茶飲醒酒。想必當(dāng)時(shí)僧人是以茶會友的。

王陽明楷書《客座私?!罚ň植浚?/p>

五律《化城寺六首》其五云:

僧屋煙霏外,山深絕世嘩。茶分龍井水,飯帶石田砂。

香細(xì)云嵐雜,窗高峰影遮。林棲無一事,終日弄丹霞。

元代官員、詩人張昱作有《臨安訪古十首•其五•化城寺》,得知化城寺位于臨安。南宋在臨安(今杭州)建都,元、明時(shí)稱杭州路、杭州府,但仍有詩文家沿襲舊稱。其中“茶分龍井水”點(diǎn)明寺在杭州,今杭州市余杭區(qū)徑山鎮(zhèn)雙溪村有化城禪寺舊址。

該詩清雅脫俗,描寫詩人在山寺看峰巒山影,觀五彩云霞,品茗吟詩,悠閑自在。

多首名寺詠泉詩

詩人愛茶愛泉,自稱“平生泉石好”,筆者檢索到詩人多首詠泉、涉泉詩,其中多首與寺院相關(guān)。

其五律《憶龍泉山(京師作)》詩云:

我愛龍泉寺,寺僧頗疏野。盡日坐井欄,有時(shí)臥松下。

一夕別山云,三年走車馬。愧殺巖下泉,朝夕自清瀉。

詩人游覽京師龍泉寺,看到僧人或坐于井欄,或臥于松下,疏野閑適。詩人以自身戎馬生涯與涌動不息之山泉作比,形成強(qiáng)烈反差,羨慕山泉“朝夕自清瀉”。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王陽明全集》三冊書封

五律《無相寺金沙泉次韻》云:

黃金不布地,傾沙瀉流泉。潭凈長開鏡,池分或鑄蓮。

興云為大雨,濟(jì)世作豐年??v有貪夫過,清風(fēng)自灑然。

金沙泉以浙江長興顧渚山最為著名,此金沙泉位于九華山無相寺。詩人贊美無相寺金沙泉珍貴如金,涌泉化雨,助力大地豐收,清冽甘泉,即使貪婪之人,亦會受到教化。

七絕《臥病靜慈寫懷》亦寫到山泉、清漪:

臥病空山春復(fù)夏,山中幽事最能知。

雨晴階下泉聲急,夜靜松間月色遲。

把卷有時(shí)眠白石,解纓隨意濯清漪。

吳山越嶠俱堪老,正奈燕云系遠(yuǎn)思。

從“解纓”可看出,這是詩人中年或晚年因病請歸之后所作。無官一身輕,詩人到杭州靜慈寺養(yǎng)病,隨意掬山泉,濯清漪,與老僧故舊茶敘,度過了一段愉快時(shí)光。

今日凈慈寺鳥瞰

七律《題王實(shí)夫畫》云:

隨處山泉著草廬,底須松竹偃柴扉。

天涯游子何曾出,畫里孤帆未是歸。

小酉諸峰開夕照,虎溪春寺入煙霏。

他年還向辰陽望,卻憶題詩在翠微。

該詩系為畫家王實(shí)夫題畫詩。從詩中“虎溪春寺”看,或?yàn)楫嫾颐枥L杭州上天竺寺一帶山寺景色。該寺附近有一小溪,古代常有虎豹出沒,曰虎溪。北宋時(shí)該寺高僧辨才,與趙抃、蘇東坡二任太守友善,詩詞唱和,曾定下“送客不過虎溪”之規(guī)矩。蘇東坡離任杭州時(shí)最后一次看望他,送別時(shí)依依不舍,不知不覺中過了虎溪橋,后人在橋邊另建了一座二老亭,立碑記載這一佳話典故。

詩人贊美此畫春泉淙淙,縹緲煙霞繚繞于寺院,遠(yuǎn)處有湖泊孤帆,呈現(xiàn)給讀一幅春日西湖山寺水墨畫。

五言六韻《水濱洞》詩云:

送遠(yuǎn)憩岨谷,濯纓俯清流。沿溪陟危石,曲洞藏深幽。

花靜馥常瑀,溜暗光亦浮。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

好鳥忽雙下,鯈魚亦群游。坐久塵慮息,澹然與道謀。

該詩創(chuàng)作年代、地點(diǎn)未詳。詩人遠(yuǎn)途送客,途徑水濱洞,深為清幽景色所吸引,花樹繁茂,嘉鳥雙飛,鰷魚群游,這讓愛泉之詩人喜出望外,流連忘返:“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進(jìn)而忘卻煩惱,塵心盡消,身心泰然:“坐久塵慮息,澹然與道謀。”

詩人作于正德三年(1508)的十一韻五言詩《始得東洞遂改為陽明小洞天》,第七、八韻寫到泉水:

仰窺嵌竇玄,俯聆暗泉急。愜意戀清夜,會景忘旅邑。

當(dāng)時(shí)詩人正在貴州龍場蒙難,仍以樂觀心態(tài)記載發(fā)現(xiàn)東洞之喜悅之情,并改名為陽明小洞天,賦詩作記。前二句寫入洞之后,仰觀俯察的景象;后句是抒情,清夜愜意,看到洞天景色清幽,聆聽暗泉急軒敞開闊,眼前景象讓詩人暫時(shí)忘卻自己還是戴罪之身,遷謫之客。

詩人另有五律《移居陽明小洞天》(三首之二)寫到洞中清泉:

童仆自相語,洞居頗不惡。人力免結(jié)構(gòu),天巧謝雕鑿。

清泉傍廚下,翠霧還成幕。我輩日嬉偃,主人自愉樂。

詩人描寫此洞天巧奪天工,適宜人居,清泉可汲引至廚房,足夠主仆三人居住。

詩人另有五言七韻《秋夜》第六韻寫到泉句:“山泉豈無適,離人懷故境。”這是某年秋夜,詩人在山居聆聽山泉,懷念故舊故境之作。

“清瀉”“清風(fēng)”“清流”“清夜”“清漪”,上述詠泉詩中,多次寫到關(guān)鍵字“清”字。詩人為官清廉、清正,為文清秀,這些巧合并非偶然,正是他臨終名言“吾心光明”之寫照。

贊曰:

逆境悟道,善惡從心。凡成大事,貴在知行。

品茗賞泉,心地光明。良知醒世,千古圣人。

作者簡介

竺濟(jì)法,浙江寧海人,茶文化、家譜學(xué)者,寧波東亞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寧波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xué)術(shù)委員會委員,《中華茶通典·茶人物典·明清卷》《寧波茶通典·茶人物典》主編。著有《品茶品味品人生》《名人茶事》《中華茶人詩描》一、二集、《非常儒商——儲吉旺傳》,主編《浙江寧海儲氏宗譜——兼中國儲氏文化史》《余姚柿林沈氏宗譜》《茶禪東傳寧波緣》等十多種。2005年開始側(cè)重于茶史溯源考證,厘清了一些以訛傳訛之常識性錯(cuò)誤及疑難問題,受到學(xué)界重視,在海內(nèi)外發(fā)表論文近百篇。

責(zé)任編輯:邱小宸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bào)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bào)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