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狠狠干狠狠爱,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影院视频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在哪里完成的?

2022-07-13 10:08:27來源:華西都市報作者:顏鵬 胡云柯
原標(biāo)題:《本草綱目》是在哪里完成的?
  《本草綱目》是明代著名醫(yī)學(xué)家、藥物學(xué)家李時珍集畢生所學(xué)而成的醫(yī)學(xué)巨著,也是集有明以前《本草》之大成。其影響所及,歷400年之久,不僅在中國,在國際學(xué)術(shù)界也占有重要地位,達(dá)爾文曾稱其為“中國百科全書”。李時珍亦在中醫(yī)界與張仲景、孫思邈等中醫(yī)大家一樣受到頂禮膜拜,被后世尊為“藥圣”。
  《本草綱目》為李時珍所著,這是舉世公認(rèn)的,無可質(zhì)疑。但《本草綱目》是在什么地方完成的呢?學(xué)界一直存在爭議。為此,筆者查證、梳理了眾多與《本草綱目》有關(guān)的史志資料,試對其成書地略作初步考辨。
  早期刻本“一祖三系”
  《本草綱目》在明代的早期刻本有“一祖三系”之說:“一祖”指《本草綱目》的最早版本——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南京胡成龍刻印的金陵本,世稱珍稀本;“三系”指萬歷三十四年(1606)官刻江西本、錢本、張本3個系統(tǒng)。
  《本草綱目》珍稀本存世8部(日本3部、美國1部、德國1部,中國3部,中國的3部藏于中國中醫(yī)研究院、上海圖書館以及河南洛陽民間收藏家晁會元的洛陽白河書齋藏書博物館)。
  根據(jù)2018年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時晁會元在湖北蘄春展示的金陵本《本草綱目》看,此本乃以金陵本母版刻印的“制錦堂本”(2010年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編號08384),刻印時間在萬歷末期至天啟初年。
  晁會元“制錦堂本”《本草綱目》是存世金陵本中唯一有印制時間和牌記署名的版本,有王世貞《本草綱目·序》、輯書姓氏、總目、凡例、各卷內(nèi)容以及附圖二卷,無其他附頁。書名頁中刻顏體“本草綱目”四字,右署“李東碧先生輯注”,左刻“制錦堂吳吉征發(fā)兌”。附圖二卷中上卷題銜為“階文林郎蓬溪知縣男李建中輯,府學(xué)生男李建元圖,州學(xué)生孫李樹宗校”,下卷則為李建中輯、李建木圖、李樹聲校。
  李建中、李建元、李建木是李時珍的兒子,李建中是長子、李建元是次子;李樹宗、李樹聲是李時珍的孫子。
  李建中曾任蓬溪知縣
  據(jù)康熙、咸豐、光緒《蘄州志》、民國時期《蓬溪近志》、張慧劍《李時珍》等史志著述記載,李建中,字龍源,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任河南光山縣教諭,萬歷三年(1575年)擢四川蓬溪知縣,萬歷十三年(1585年)升調(diào)云南永昌府通判,萬歷十五年(1587年)告官回鄉(xiāng)。
  又據(jù)《黃州府志》卷二十記載,李建中“任蓬溪知縣,以廉稱。潼川旱,禱即應(yīng),呼為李公雨”?!短I州志》卷八載:“(李建中)任蓬溪知縣,抑豪強,清兼并,汰積書,邑人呼為李青天。夏久旱,青衣草履,日夜禱祠,境內(nèi)大雨,民得有秋。”卷十載:“(李建中)升四川蓬溪知縣。梓潼地饒俗靡,建中以廉率下。時布袍角巾,往來赤城、青石、風(fēng)門、明月之間。著有《蜀游草》《明月山詩》數(shù)卷。潼川旱,建中草履行禱,即日境內(nèi)大澍,呼為李公雨。后攝安岳,新令至,安岳人稱,但愿如攝令者。其攝遂寧亦然。”
  以上記載表明,李建中任蓬溪知縣時為官清廉,勤于著述。
  李時珍曾被“敕封蓬溪知縣”
  李時珍次子李建元在《進(jìn)〈本草綱目〉疏》中有此記載:“臣故父李時珍,原任楚府奉祠,奉敕進(jìn)封文林郎、四川蓬溪知縣。生平篤學(xué),刻意纂修。曾著《本草》一部,甫及刻成,忽值數(shù)盡,撰有遺表,令臣代獻(xiàn)。”
  《明實錄》在“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三百四(萬歷二十四年十一月癸巳朔甲午祭)”中,記有李建元進(jìn)疏一事:“湖廣蘄州生員李建元,奏進(jìn)《本章綱目》五十八套章下禮部,書留覽。”
  另王重民在《善本醫(yī)籍經(jīng)眼錄》有所考證:“又考《蓬溪縣志》李建中萬歷三年知縣事,觀時珍題銜,已得敕封蓬溪知縣,建中又已遷升,則萬歷六年(1578年)至十年(1582年)之間,方可得有如此銜名。”
  另據(jù)光緒《蘄州志》記載:“六朝文獻(xiàn),兩鎮(zhèn)干城,在東門外,為知縣李時珍、同知李建中、副使李建木、兵備李樹初建。”記錄在明天啟甲子年(1624年),蘄州(今湖北蘄春)官府為李時珍及其子孫建立了四賢坊,也提到李時珍任“知縣”一事。此“知縣”,應(yīng)為沿用《本草綱目》中“敕封文林郎蓬溪知縣”的說法。
  閉門6年寫《本草綱目》
  據(jù)陳存仁、王吉民《李時珍先生年譜》、吳佐忻《李時珍生平年表》記載:“1572(年),隆慶六年,壬申,55歲。《奇經(jīng)八脈考》一卷在這一年完成。是年冬十二月,時珍為他的父親月池、母親張氏立墓碑。”然后,直接跳到“1575(年),萬歷三年,乙亥,58歲。子建中任蓬溪知縣”。后又直接跳到“1577(年),萬歷五年,丁丑,60歲。時珍請顧日巖作《奇經(jīng)八脈考》序”。
  加上蘄春《李氏族譜》的相關(guān)記載可知,在萬歷元年(1573年)到萬歷六年(1578年)《本草綱目》初稿完成的這6年中,所有史料均沒有記載李時珍有任何外部活動,包括以前經(jīng)常性的外出考察采藥等。
  從時間上看,應(yīng)是李建中隆慶五年(1571年)在河南光縣任職后,李氏父子生活相對穩(wěn)定,物質(zhì)上具備了條件,因此才在隆慶六年(1572年)冬天為李時珍去世的父母重立新碑后,之后便閉門潛心開展書稿的編輯工作,所以才無任何記述。唯有李建中任蓬溪知縣一記,提示李時珍已58歲。
  又據(jù)吳佐忻《李時珍生平年表》新考新增:“1577(萬歷五年,丁丑,六十歲),河南左參政吳國倫因考核不合格被罷官,回到故鄉(xiāng)興國(今湖北省陽新縣),時珍作《吳明卿自河南大參歸里》一首安慰他。7月7日(萬歷丁丑小暑),顧問為《奇經(jīng)八脈考》作序。”
  從內(nèi)容來看,萬歷五年(1577年),李時珍應(yīng)該已身在老家湖北蘄春。但根據(jù)蘄春縣李時珍墓文物管理所宋光銳1985年所作《李時珍——偉大的醫(yī)藥學(xué)家》中所言:“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二月,他曾將一冊劉雪湖的《梅譜》送給一位朋友做紀(jì)念……同一年夏天,李時珍的好友吳明卿由河南棄官歸故里。舊友重逢,分外激動,李時珍即席賦詩一首。”詩與吳佐忻《李時珍生平年表》所錄相同。
  在蓬溪縣完成《本草綱目》
  經(jīng)過對以上史料的梳理,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首先,《本草綱目》一書是李氏祖孫三代共同著述的成果,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
  初本由李時珍主筆撰寫、輯注,長子李建中對附圖編輯、次子李建元(上卷,四子李建木下卷)繪圖、孫子李樹宗(上卷,李樹聲下卷)校對,上表成書時間為明萬歷六年(1578年)。
  其次,李建中在蓬溪任知縣10年,參與了《本草綱目》的編輯工作,對《本草綱目》的誕生貢獻(xiàn)頗大,不可或缺。
  李時珍自1552年開始撰寫,到1582年前后受敕封,歷時30年左右,方有王世貞《本草綱目·序》“歲歷三十稔”之說。此后10多年,再經(jīng)3次修正,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本草綱目》南京胡成龍金陵本問世。
  根據(jù)各種志史書籍對李建中的記載,李建中為官清廉,不會因《本草綱目》一書故意為自己添名增利,而是實實在在做了該書附圖的編輯工作。因此,《本草綱目》附圖二卷中才寫有“階文林郎蓬溪知縣男李建中輯”。
  第三,李建中參加編輯《本草綱目》,只能在蓬溪縣進(jìn)行。
  《本草綱目》編輯成書后,李時珍被朝廷以長子李建中任蓬溪知縣之名敕封“文林郎蓬溪知縣”名銜,且此名銜應(yīng)在1578年-1582年之間。
  1575年-1585年,李建中在蓬溪知縣任職,不可能經(jīng)常請長假回到湖北蘄春老家為《本草綱目》做整理編輯這種工程量十分浩大的事情,也不可能讓李建元把整套書稿拿到蓬溪來讓他對照編輯。
  最大的可能是,李時珍和李建元等在李建中任官職后,從河南光縣到了四川蓬溪,父子徒弟幾人一直待在一起,潛心整理書稿。李建中、李建元等在李時珍的指導(dǎo)下,將《本草綱目》編輯成冊。
  直到1577年書稿基本成型后,李時珍才回到蘄春老家,才有閑情逸致為老友吳明卿寫詩。李建中于1578年或其后幾年,上報朝廷為父李時珍請封。1582年前后,李時珍獲封。
  又根據(jù)通行的1606年官刻江西本所記《本草綱目》附圖上卷題銜與“制錦堂本”相同,下卷題銜則改為“李建中、李建木校正”而非“李建中輯”,因此,李建中至少編輯定稿了《本草綱目》附圖二卷中的上卷,此乃不刊之論。
  綜上所述,《本草綱目》一書應(yīng)是由李時珍及其長子李建中、次子李建元、孫子李樹宗等共同編纂繪圖整理完成的,蓬溪縣應(yīng)為《本草綱目》的誕生地。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