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的作者蘇軾是宋代豪放派詞人。蘇軾對自己這首新作頗為得意,在致鮮于子駿的信中,他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
宋神宗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蘇軾被貶官任密州刺史,此時正當烽火連綿,西北邊境不斷受到襲擾。這年十月的一天,因天旱蘇軾去常山求雨,歸途中與同僚會獵于黃茅岡,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開篇一個“狂”字為全詞定下了基調。“老夫”指詞人自己已經年高,但在此卻要作一次“少年狂”。接下來描述精良的“裝備”:獵犬和獵鷹,“左牽黃,右擎蒼”;整肅的衣冠:“錦帽貂裘”;眾多的隨從:“千騎卷平岡”;不凡的本領:“親射虎,看孫郎”。
詞的下片進一步展現(xiàn)“狂”態(tài)。詞人“酒酣”之后,心胸開闊,膽氣豪壯,全然“忘記”了自己的年高,發(fā)出“鬢微霜,又何妨”的豪言壯語,并希望自己也能夠“挽雕弓”“射天狼”,實現(xiàn)自己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
蘇軾本是文官,并不會武,而且,此行是為求雨,卻為什么忽然又去會獵呢?這首詞有著更深層次的探究意義。
當時,蘇軾夾在新黨和舊黨之間,成為政權斗爭的犧牲品,多次遭貶,感覺自己像魏尚一樣無辜。魏尚是漢文帝時云中太守,他鎮(zhèn)守邊陲,作戰(zhàn)有功。一次,魏尚被朝廷削職查辦,郎中署長馮唐向文帝上諫,于是,文帝派馮唐手持符節(jié)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過。所以,蘇軾在詞中會有“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這一問。從這里可以看出,蘇軾對朝廷還是充滿信任和期待的,他盼望自己能夠像魏尚那樣得到赦免,重新受到重用。
“西北望,射天狼”的“天狼”指的是天狼星,在西北方向。古人認為天狼星主侵略、戰(zhàn)爭。蘇軾在這里表達的是自己遠大的報國之志,他想親手去平息西北的戰(zhàn)事,保衛(wèi)國家。但蘇軾知道,他是文官,“親射虎”已經言過其實,“射天狼”自然只是一個夢想。所以,全篇看來,蘇軾雖有雄心壯志,卻不得施展,“狂”字便帶有了自嘲的意味。
這首詞邏輯明晰,虛實結合有度,由此及彼逐步升華,充滿為國立功、剛強勇武的英雄氣概,是蘇軾豪放詞風的代表作之一。當代著名學者錢鍾書評價蘇軾詞風時曾說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鄧勇)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