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因性別觀念問題,“女子無才便是德”被深深植入人們的思想意識中,能夠讀書的女性少之又少,名垂史冊的“才女”更是寥寥無幾。
其中,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因才華橫溢,被稱為“古代四大才女”。
紅顏易逝,但傲人的才學能夠如陳年佳釀般歷久彌香。
悲情才女——蔡文姬
清代畫家周慎堂《文姬踏歌圖》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東漢末年女性文學家。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名士蔡邕之女。她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與書法。《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傳,只留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范曄在《后漢書·列女傳》中評價蔡文姬“端操有蹤,幽閑有容。區(qū)明風烈,昭我管彤”,與其相關的故事典故中,“文姬辨琴”“文姬歸漢”等都廣為流傳。
據(jù)南梁劉昭《幼童傳》記載,蔡文姬九歲時,父親蔡邕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弦,蔡琰立馬說出是第二根弦斷了。蔡邕大為驚訝,便故意又弄斷一根,蔡琰仍然能不假思索回答出是第四根,蔡邕徹底服氣?!度纸?jīng)》也收錄了這個故事:“蔡文姬,能辨琴。”
蔡文姬青年時期,先后經(jīng)歷父亡、時亂,“為胡騎所獲,沒于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人部落生活了十二年,育有兩子。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蔡文姬被其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歸漢后,蔡文姬整理蔡邕所遺書籍四百余篇,內(nèi)容沒有任何遺漏和錯誤,為中國文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清代畫家華巖《文姬歸漢圖》
“十八拍笳休憤切,須知薄命是佳人。”蔡文姬一生顛沛流離、命運坎坷,在諸多才女中,格外讓人動容。在當代某熱門游戲中,蔡文姬被設定為一個幼童,就是因為制作團隊認為蔡文姬的一生中只有童年時期是幸福的,所以在游戲時空為其留下些許美好。
不管后人如何憐惜,蔡文姬的遭遇只是王朝動蕩不安之時,萬千百姓流離失所的縮影。而她在文學史上的貢獻,才決定了這個名字能夠成為留名青史的存在:以《悲憤詩》開創(chuàng)了五言自傳體長篇敘事詩的先河,以《胡笳十八拍》成就了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之一。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畫像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西北)人。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yōu)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耳濡目染,經(jīng)受家學熏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稱贊。
18歲時,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成婚。他們相互支持,研文治學創(chuàng)作,搜求金石古籍,度過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歲月。金兵入據(jù)中原時,李清照夫婦流寓南方,境遇孤苦。趙明誠病逝后,李清照又經(jīng)歷了再嫁匪人、離異系獄的災難。但是她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詩詞創(chuàng)作的熱情更趨高漲。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yǎng),而且有大膽的創(chuàng)造精神。藝術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今有《李清照集》輯本。
李清照畫像
李清照是“古代四大才女”中才華最全面的一位,是古往今來最優(yōu)秀的詞人之一,也是以女性本位書寫自我悲歡與家國巨變的第一人。
她擅長寫婉約詞,但她的詞不似花間派側(cè)重的艷情離愁,而是以清麗明快著稱。詞之言情,貴得其真。李清照的詞,彰顯了她至真至純的品格。
在國破家亡后,于亂世漂泊的李清照也表現(xiàn)得極為堅強。一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道盡了她瀟灑豪放的雅士氣質(zhì)與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畫像
上官婉兒,出生于陜州陜縣(今河南陜州),唐代女官、詩人、宮妃,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她不僅以詩歌創(chuàng)作實績,而且通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并轉(zhuǎn)移了一代文風,對于當時文壇的繁榮和詩歌藝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上官婉兒出身名門,祖父是高宗時的宰相上官儀。上官婉兒尚在襁褓之時,上官儀因為李治起草廢皇后武則天的詔書而獲罪,家族女眷沒入掖廷為奴。即便在掖廷,上官婉兒仍在母親的教導下飽讀詩書。在她14歲時,武則天聽聞上官婉兒才名,特意召見,親自出文題考她。上官婉兒“援筆立成,皆如夙構(gòu)”,得到了武則天的贊賞,并被武后留在身邊掌管制誥,群臣奏章也多由其參與決斷,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上官婉兒被封為昭容。在李隆基發(fā)動唐隆政變后,與韋后同時被殺。
上官婉兒身處宮廷,經(jīng)常參加宴飲,又經(jīng)常代替李顯、韋皇后及諸位公主賦詩,能做到“眾篇并作而采麗益新”。她在詩歌的題材范圍、抒情特征及格調(diào)氣度等方面對此前的宮廷詩有所超越?!缎绿茣分^“當時屬辭者,大抵雖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觀,婉兒力也”,當時的文士爭相模仿上官婉兒,使她一度成為文壇領袖。唐玄宗曾下令匯集她的詩文,撰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二十卷,詔燕國公張說題篇,惜已散佚?!度圃姟肥掌溥z詩三十二首。
上官婉兒畫像
在古代社會,才女少見,而廣泛參與政治的才女,僅上官婉兒一位。即使長于掖廷,上官婉兒也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通過努力改寫了命運軌跡。她曾站在整個大唐的權(quán)力中樞,歷經(jīng)三皇而不倒,靠的就是卓越的智謀與膽識。
敢愛敢恨的奇女子——卓文君
當代畫家任率英《卓文君像》
卓文君,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冶鐵巨商卓王孫之女,通音律、善撫琴、有文名,所著《白頭吟》詩句“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流傳至今。
卓文君的才名固然出眾,但是更出名的是她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相傳,司馬相如以一曲《鳳求凰》得到卓文君的青睞,但因家世懸殊,遭到她父親的反對。卓文君不顧一切與他私奔,甚至臨街賣酒,維持生計。
好景不長,司馬相如寫作《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又以《上林賦》被封為官。一朝得意,司馬相如在聲色犬馬中逐漸忘卻了與妻子的感情,打算納妾。于是卓文君寫了一首《白頭吟》給司馬相如,表達了她敢愛敢恨、始終如一的癡情,也指責了司馬相如的負心移情。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書信,驚嘆妻子文采斐然,自知理虧,羞愧萬分,再不提納妾之事。從此以后,兩人安居林泉,相濡以沫地度過余生。
從夜奔相如,到當壚賣酒,再到《白頭吟》,卓文君的故事流傳民間,為后世小說、戲曲所取材,傳為千古佳話。
當代畫家黃均《當壚賣酒圖》局部
大膽追求愛情,不懼當壚賣酒,在感情有異時自尊自重……卓文君在思想上是超前的,她的一生,為后世樹立了獨立女性的榜樣。
郭沫若曾為文君公園題詞:“文君當壚時,相如滌器處,反抗封建是前驅(qū),佳話傳千古。”卓文君向社會禮教挑戰(zhàn)的勇敢精神,在當代社會仍具有學習和借鑒意義。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